康熙御笔的“福字碑”为什么不在紫禁城里而在恭王府里?

2025-01-19 16:25:1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对于“福字碑”是如何来到恭王府的,我们现在已经无确切的历史可考,无论是曹府也好和府也罢,但是这件皇家至宝经历了数百年风雨至今完好保存到现在,展现在世人面前,已经是难能可贵。它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历史上的悬案等待后人的破解。

对于“福字碑”为何成为珍宝,是因为“福字碑”上的福字,这个福字包括了才,寿,田,多4个字,体现出一种多福,多才,多寿,多田的含义,加上田字没有封口,谁不想有个无边的田呢?这些难道不是人一生所最求的么?所以,“福字碑”才被世人所追求。

“福字碑”之所以在恭王府始终未被历代皇帝所取走,是因为和珅把福字碑镶在了秘洞中龙脉的交点处,皇帝没可能为了这个福字碑而破坏掉整个北京的风水,所以,至今留于恭王府。

扩展资料:

恭王府福字碑号称“天下第一福源”,位于北京恭王府花园秘云洞内,花园一进门有一个“福”字碑,这个碑上的福字是康熙御笔。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

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意外地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

以中国传统文化来概括,几无外乎“福  、禄、寿、喜、财”。这五个字中,又以“福”为首。“福”的内涵既可浅显又可高深。相比起后面的四个字来,它更形而上一些,它并不具体,但是它统领了其他。故天下第一为"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恭王府福字碑

回答2:

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这里说的福气指的就是位于恭王府萃锦园一进门的一块“福”字石碑,此碑上的“福”字由康熙亲笔御题。那么问题来了,这福字碑为何不在紫禁城里,而在恭王府里呢?

恭王府萃锦园滴翠峰的秘云洞

福字碑的由来

康熙皇帝8岁登基,9岁丧母,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将他抚养长大。祖孙二人不仅在亲缘关系上血脉相通,在政治上孝庄皇太后更是给予了年幼的康熙莫大的支持。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这些都离不开孝庄皇太后的辅佐与帮助。可见,祖孙二人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

谁料到了康熙十二年,孝庄皇太后六十大寿的时候,她却重病缠身,太医们也束手无策。此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的说法,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于是,康熙帝在沐浴斋戒三天之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康熙皇帝

说来也巧,自从孝庄皇太后得了这个“福”字,竟百病全消。孝庄皇太后对于康熙的一番孝心非常感动,为了永久保存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皇太后命人将其刻在石碑上,日夜抚摸,祈求多福。十五年后,她以75岁的高龄离世。民间都流传着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据传,事后,康熙也曾重提御笔,却无论如何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

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康熙皇帝的墨宝举世难求,也因此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在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3个。除了存于恭王府中“福”字碑,就是高悬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但“无为”二字的匾额却没有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可见那玉玺加顶的“福”字之珍贵。

正因为如此,这块福字碑一直被视为皇家至宝,珍藏在紫禁城之中。可是传至乾隆年间,这块“福字碑”却神秘失踪了。

福字碑怎么从紫禁城跑到恭王府了?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务院的关注与批示下,文物保护部门决定重修恭王府。当文物工作人员在清查整理恭王府后花园滴翠峰的秘云洞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福字碑。后经多方考证,原来这正是乾隆年间神秘失踪的“康熙御福”石碑。

这藏于紫禁城的福字碑怎么就跑到恭王府了呢?至今仍是一段历史悬案。

有野史说,是和?从皇宫偷偷运走的。但很多学者并不认同,紫禁城戒备森严,和?如何能躲避紫禁城的守卫部队,将一块石碑运走呢?

恭王府内的福字碑

还有一种说法称,是乾隆将这福字碑赐予了宠臣和?。随后,和?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并在后花园砌成一条巨龙,而这条龙的位置刚好在北京的龙脉上,而这福字碑便被和?藏于龙穴之中细心供奉,成为“洞天福地”。或许正是有了它的庇佑,和绅从此官运亨通,而且财源广进,富可敌国。

嘉庆皇帝即位后,曾几次三番想将福字碑迁回宫内,但取回福字碑要以毁龙头、断龙脉、损福折寿为代价,所以始终没有迁回。不过,这种说法也无证可考。

不论这福字碑是怎样走进恭王府的,“天下第一福”的名声却不胫而走,也就有了“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的说法。

(责编:李兆年)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文系BeijingCom原创稿件,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