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习中文:老外学习中文的解释技巧有哪些

2024-11-08 06:36: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老外学中文和咱们中国人从小学说话不一样。语言环境不一样,文化习俗不一样,所以做一位好的中文教师不容易。能让外国学生真正明白一个词看似容易,实际有一定难度,因为中国话有时候分寸不好把握,得看实际场合和语境说话。
比如我们举个例子:关于“把”字句的教学,很多老外都会在这上面犯错的,今天我们就来换种学法、 “把”字句的语义结构和形式结构都相当复杂。有一种“把”字句的语义结构是:施动者通过某动作使动作的对象发生了某种变化。例如,“ 我把书放在桌子上”这句话的语义结构就是“我”通过“放”这个动作使“书”发生了位置变化,“警察把小偷抓来了”这句话的语义结构是“警察”通过“抓”这个动作使“小偷”“ 来了”, “孩子把花瓶打碎了”这句话的语义结构是“孩子”通过“打”这个动作使“花瓶”“ 碎了”。“把”字句的语义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施动者动作的对象是有定的。所谓“有定”,就是不是任何一个,而是特指的一个,英语中一般用定冠词“the "限定。这样在语义结构上要求的条件就比较多:有施动者,有施动者的动作,有施动者动作的对象,即受动者,而且这个受动者是有定的,还有受动者的变化情况。要表示这么复杂的语义结构,形式结构自然也复杂。受动者变化的情况常常要用补语或/和“了”来表示,补语和“了”也是学生的难点。“把”字句难,就难在这些方面,可以说难点都集中在一起了。要使学生学会“把”字句,看来要分散难点。怎样分散难点呢?汉语中有一种无标记被动句,如“书放在桌子上了”, “小偷抓来了”, “花瓶打碎了”,语义结构都是某动作使动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跟“把”字句中“把”后面的成分相比,语义结构和形式结构完全一样。如果首先学好了这类无标记被动句,再学“把”字句,就非常容易,只要知道在句首补出施动者就行了。
将中文的词义与相应的学生母语的词义进行对比,指出词义的异同,以减少语言之间的干扰,汉语的大量词语与某一语言在语义和用法上不完全对应,有时一个汉语词译成某种语言可能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有时有词意的交叉现象。对于这类词,老师在讲解时,如果能适当地进行对比,可以防止老外们在学习中把中文的某个词与相应的翻译完全等同起来,从而避免他们在使用时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