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大气,臭氧层就存在于地球上方15~50 km的大气平流层中,它保存了大气中90%左右的臭氧,将这一层高浓度的臭氧称为“臭氧层”。它可以有效地吸收对生物有害的太阳紫外线。如果没有臭氧层这把地球的“保护伞”,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不仅会使人死亡,而且会消灭地球上绝大多数物种。因此,臭氧层是人类及地表生态系统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天然屏障,犹如给地球戴上一副无形的“太阳防护镜”,而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却是臭氧层的“罪恶杀手”。最典型的是氟利昂和哈龙。氟利昂缩写为CFCs,主要用于制冷剂、溶剂、塑料发泡剂、气溶胶喷雾剂及电子清洗剂等。当制冷系统破裂、渗漏或更换、清洗时均有可能造成氟利昂的外漏。哈龙(Halons)是一类含溴的烃类衍生物,主要被用于制作灭火剂。这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灭火效果,而且不导电、毒性低、无残留,在计算机房、文史博物馆、舰船、飞机等部门都有广泛应用。氟利昂和哈龙的性质非常稳定,且其密度要大于空气,这些化合物在对流层几乎是化学惰性的,在大气中可以存在60~130年。经过一两年的时间,这些化合物会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流层分布均匀,然后主要在热带地区上空被大气环流带入到平流层,风又将它们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从而在平流层内混合均匀。在平流层内,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使氟利昂和哈龙分子发生解离,释放出高活性原子态的氯和溴,氯和溴原子也是自由基。氯原子自由基和溴原子自由基就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它们对臭氧的破坏是以催化的方式进行的。据估算,一个氯原子自由基可以破坏多达104~105个臭氧分子,而由哈龙释放的溴原子自由基对臭氧的破坏能力是氯原子的30~60倍。而且,氯原子自由基和溴原子自由基之间还存在协同作用,即二者同时存在时,破坏臭氧的能力要大于二者简单的加和,从而导致平流层臭氧受到破坏,并逐渐减少。并且,由于大气环流作用的影响,氟利昂和哈龙在南极地区平流层内聚积,在南极强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解,产生大量原子氯和原子溴,以致造成严重的臭氧损耗,形成面积达2 700 km2的巨大南极臭氧洞。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北极和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据我国科学家1998年测定,中国西藏的上空也发现了一个臭氧层低谷。然而更令人忧虑的是,氟利昂和哈龙具有很长的大气寿命,一旦进入大气就很难去除。这意味着它们对臭氧层的破坏会持续一个漫长的过程,臭氧层正受到来自人类活动的巨大威胁。臭氧层被破坏以后,将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对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得免疫机制减退;导致白内障眼疾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破坏生态系统,减慢农作物的生长速率,减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造成绝收;减少海洋生物数量,大量鱼类死亡,同时可能导致生物物种变异;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同时,它还会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又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为保持臭氧层,使人类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及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联合国1985年制订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又制订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提出了禁止使用的时限和要求,发达国家已于1996年1月1日全部停止氟利昂的生产和使用。作为氟利昂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已加入了上述两个公约。199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我国政府承诺,到2010年全国范围内全面停止对氟利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2002年1月1日起,我国率先在汽车空调禁用氟利昂制冷剂,使用含氟利昂制冷剂空调的汽车将不得生产和进口。为减轻因氟利昂和哈龙的生产、使用限制而造成的影响,国际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积极开展关于氟利昂替代物的研制、生产和相关应用技术的研究。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动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了巨额资金,开展了氟利昂和哈龙替代物的研究。
氟利昂会破坏地球的“外衣”臭氧层 ,因为臭氧层可以阻挡减少太阳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破坏,如果没有臭氧层保护我们的地球,人类将难以在地球生存下去。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为什么限量生产和使用氟利昂这类物质制造的冰箱 首先要对氟利昂有个认识 氟利昂只是制冷剂的统称 实际对臭氧层产生破会作用的是R-12 其它的制冷剂并没有对臭氧层产生破会作用 氟利昂会破坏地球的臭氧层 因为臭氧层可以阻挡减少太阳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致癌作用
为了我们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