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2025-01-20 19:15:0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高职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大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这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这些大学生有其明显的特点,因此,认真研究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特别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我们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如果我们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抓住了这个关键环节,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我们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才的关键。高职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内在动力包括大学生的自身学习需要、学习兴趣与爱好、理想和信念等。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引导和培养学习兴趣,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树立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都是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成才内在动力的有效方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地方职业技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合格人才必须能够立足并服务于场经济建设,具备强烈竞争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创新意识,并能够正确面对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高职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大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这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这些大学生有其明显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高考成绩普遍不高,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知识水平比较低,部分学生综合能力不强,由此带来的是自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钻研的兴趣等。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等方面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严峻的就业形势,又使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认真研究和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特别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我们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才的关键。如果我们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抓住了这个关键环节,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职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动力系统 在心理学中,“动力”一词含有力、能量和活动等意义,包括所有决定有机体行为的内在或潜在的各种因素。学习动力是由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个性特征等各种因素组成的, 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能,调节学习活动的进程,具有定向、引导、强化、升华等功能。 学习的动力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即内在动力系统和外在动力系统,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行为。
二、高职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并推动其学习的一种力量,它以动机为核心,包括学习目的、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需要、学习兴趣、理想信念等内部因素。是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内的、能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各种力量构成的有机整体。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较多的探索性和更大的自主性,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推动大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第一位的主导动力。因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性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这些内在动力具体表现是:
1、高职大学生的自身学习需要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要动力。 首先,尊重需要。它是人类的第四层次需要,它是指满足对自己个人认可的一切需要,如名誉、地位、尊严、自信等。尊重需要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当人们得到尊重时,就在行动中充满了自信。 其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人的需要中的最高层次,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学习和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一般都是竭尽所能,忘我地、全神贯注地去从事一种活动,积极的学习工作,而且能够实现最佳的效果。 高职大学生对学习的需要是学习活动的原始动力。要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关键是要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学生把学习的需要成为自己的最优势的需要,使其成为更稳定、更持久的行为动力。
2、学习兴趣与爱好。这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人们只有对某些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才能产生控制、掌握、驾驭该事物的动力。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有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充满成就感的愉悦和人生的享受,从而进一步增强求知的欲望。 在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属于自主决断的如“个人前途”、“个人爱好与兴趣”者占70%,表明随着心身的不断成熟,大学生的自主决断意识越来越强,这是 促进他们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求知欲望不强,还有的人把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个人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产生了心理失衡。
3、理想和信念。这是保证学习动力稳固持久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驱使他们勇往直前、始终不渝地去奋斗和追求,最终实现个人成才的目标。 理想,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同奋斗目标相、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理想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的社会本质属性和主体性的表现,具有实践性。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 高职业大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而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还应当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前途之间的辩证关系。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注入了巨大的内在动力。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这样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三、激发内在的动力 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高职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内在动力,属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整个过程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习内在动力的强弱决定着大学生的学习效果,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需要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从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入手,深入扎实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确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从目前高职业院校的考生来源看,这些学生的高考成绩比较低,没有实现他们就读本科大学的目标,就读高职院校的思想准备不足,失落感和“屈就”心理明显。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自己无奈的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用人单位的“不认同” 甚至“歧视”,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有的人缺乏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自己的学习动力不足,有人甚至“混”字当头,不求上进,各门课程只图及格,到头来拿到毕业证就满足。 引导和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保持稳定的学习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高校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民族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内在动力。通过就业指导等课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中普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讲座,使大学生既有远大理想,又有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使他们明确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应用技能,对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2、引导和培养学习兴趣 增强内在动力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考生源呈现多样性,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还有五年制高职学生等,这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接受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困难,对学习没有兴趣,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有的学生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这个问题成为我们培养人才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要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综合能力训练型和职业技能培养型”转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知识,唤起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眼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广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满足大学生尊重的需要 增强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人们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精神激励的范畴。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这是大势所趋。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要因势利导、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对大学生的激励措施和方法。 得到尊重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信心倍增,成绩显著,外界的荣誉、地位、赞赏又可以给予一个人更多的能力和机会,使其更容易走向成功。高职大学生的自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同学之间的互相尊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方能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有效地满足大学生对尊重的需要。 在具体的教学以及管理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和大学生交流沟通。 高职业院校领导以及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利用多种方式和大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如正式谈话、书信、电子邮件等,这种交流也有多种渠道,如正式组织的、非正式组织的、个人之间的、以及和学生家长的渠道等。
第二、学会表扬和赞赏。表扬和赞赏,是对一个人能力和才华的肯定,是对人最好的鼓励方式,是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最有效方法。学生取得每一点点成绩,都要恰当、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赞赏,使学生得到鼓励和支持。
第三、坚持动态持续激励原则 人们的一种需要基本满足以后,可能会产生另一种或多种需要,这就要求对大学生的激励必须坚持动态和持续的原则,做到“了解需要——实施激励——效果评估”的良性循环。
四、变外在动力为内在动力 实现内外动力的转换 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系统,高等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使高职大学生的内外动力融合互济、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动态的良性循环,要特别注重变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充分实现内外动力的转换,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1、激励机制是学习的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的重要方式。通过激励学生,使其产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强烈兴趣。有8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各项奖励和惩罚制度对其学习态度有影响,这就表明学校可以利用相关制度和措施对大学生学习施加有效影响。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心理需求,将这些外部动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则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高等职业教育要善于把对国家、地区、社会责任和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包括强制目标和激励目标。在设计这类目标时要注意难度控制,难度过高会使学生惧怕和气馁,失去学习信心,难度过低则不能对学生构成压力以及动力。
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促进高职大学生内在动力的质变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和理论创造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依赖于实践,因此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在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人的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在思想调查中发现,高职业大学生普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为这是促进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得到检验,而且在实践中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增长了才干,也逐步明确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标准,亲身感受到了社会竞争的压力,由外在的学习动力迅速转化为内在的动力,而且促进了内在学习动力质的变化。
3、榜样的力量 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必须从分发挥高职人才榜样的作用,在培养高职人才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高职院校要大力宣传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先进典型,树立各方面的榜样,也可以邀请学有所成、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毕业生,回到学校作报告或召开座谈会,通过专栏、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这些人才的先进事迹、科学的方法以及个人成功的道路。这些高职人才的榜样,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是有血有肉、有追求、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个人或体,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运用这些先进典型,来教育大学生,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大学生与榜样产生情感共鸣,在耳闻目睹的榜样先进事迹中获得启迪,能够把他人成才的经验这种外在的动力,变成自己成才的内在动力,这样就提高了高职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随着我国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对高职业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他们参与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使这些外在的压力转变为高职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内在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而紧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