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为什么不盗明十三陵,冯玉祥一语道破天%b

2025-01-20 22:40: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大家知道,孙殿英是中国近代以来,最负盛名的摸金大盗,他率领自己的军队,盗掘了清东陵,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时距大清帝国灭亡尚不足20年,这也使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国军阀。

  孙殿英盗墓的直接目的是筹措军资,但若仅以财富而论,明朝皇陵所藏的财宝因为年代更久,所以价值通常会更高,而作为七朝古都的北京,还有比明十三陵更为久远的、珍品更多的皇家陵园。
  然而,为什么孙殿英独独盗了清朝皇陵,却对其他陵墓丝毫不动呢?尤其是明定陵得以保存,为后世中国考古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宝藏。
  一、清朝皇陵相对易盗
  公元1912年,大清帝国灭亡,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帝制时期终于结束,公元1928年,孙殿英开始盗掘清东陵,其间仅仅相差了16年。
  因而,清朝皇陵的大多数修筑者还健在,容易找到入口。与此同时,由于满清政府晚期过于腐败。清朝灭亡后,护陵大臣失去了优厚的待遇,他们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往往不去护陵,反而监守自盗,串通盗墓者挖掘,倒卖文物,在孙殿英大规模盗墓之前,已经有很多珍贵文物流失。
  孙殿英的势力并不强大,还多次被人收编,他没有“摸金校尉”这样的专业盗墓部队,选择最容易盗掘的皇陵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报仇雪恨
  孙殿英宣称,“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
  他口中被杀了三代的祖宗,就是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孙承宗。满人起兵时不过2万,人口不过数十万,却完成人类历史最大的战争奇迹--征服了中原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帝国。在这一征服期间,孙承宗率领家乡民众守卫城池,抵抗清兵,城破后被清军生擒,最终自缢而亡。
  不仅仅如此,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和八个侄孙全部战死。

  孙殿英对清朝的仇恨,反映在了他对待慈禧、乾隆两人的尸身上。慈禧颈部被切开,而乾隆的尸骨则被抛出棺外,砸碎了头骨和下颚。
  而对于想趁乱摸鱼,试图盗掘明一十三陵的下属士兵,孙殿英却将其就地枪决。
  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孙殿英未必真是孙承宗的后代,但是他对清王朝的仇恨却是毋庸置疑的。

  三、时间紧迫
  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采取了优待清室的举措,再加上历史文化的影响,盗墓被中国人认为是最为“缺德”的事情之一,孙殿英试图盗掘时,首先借口军事演习,驱逐了守陵人员,并进行戒严。
  这些举措显然是无法封锁消息的传递的,事实上,盗墓开始后不久,当地官员就听到风声,派遣人员探查。盗墓期间,士兵私藏了很多珍宝,有的流传到了北京的珍宝坊和古玩市场交易,并引起了官方注意,以至于孙殿英自己派人秘密前往销赃时,被人守株待兔,一举拿获。

  于是,盗墓行动刚开始不久就闹得沸沸扬扬,孙殿英就连清东陵也未盗完,更别说去盗其他更加难寻、难盗的历代古墓了。

  四、冯玉祥道破天机
  著名的民国军阀冯玉祥在中原大战前夕,曾对孙殿英这样说过:“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对清廷这一点,我干的是活的,你干的是死的。”
  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冯玉祥的这一句话固然是在特定形势下,用来拉拢孙殿英的话语,未必出于真心。但它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国人对清王朝普遍的憎恨,也成为孙殿英能够成功盗墓的最关键因素。

  不应该忘记,著名的反清领袖白彦虎曾盗掘了诸多满汉王公、富贵人家的坟墓,攻入陕西时,他已拥有50余万军队,又声称要盗掘黄帝陵,消息传来,汉地十八省震动。
  原本负责西北防务的将军胜保懦弱无能,接连失地,但白彦虎试图破坏黄帝陵的做法却引得远在东南的汉族湘军,以及名将左宗棠主动请缨,赶赴西北。
  左宗棠率兵七万,大破白彦虎军队。白彦虎逃往新疆,投靠阿古柏,再次被左宗棠击败,最终囚居俄国,病故于哈萨克。
  你们又是怎么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