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最大在八月十五,最圆在八月十六。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出去赏月。
中秋节的月又圆又大,似一个银盘悬在天上。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真是“月亮走,我也走……”。
中秋节的月在城隍庙显得格外温馨。小吃城里亲朋好友、情侣夫妇,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吃喝玩乐,一齐度过这团聚的日子。
中秋节的月在天一广场里显得格外活跃。广场上的音乐喷泉随着音乐变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有的似蛟龙出海,有的似双龙戏珠,有的似大鹏展翅,还有的似铁塔堆砌,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在喷泉上方的月亮似乎也跳起了欢快的舞,把光芒洒向大地。
中秋节的月在新江桥显得格外宁静。没有汽车的桥上安静极了,桥下江水滔滔,游船往来,月光照在水面,洒下一片银辉。对面繁华的街道上传来时隐时现的越剧声。月亮是那么亮,使五彩的霓虹都黯然失色。
中秋节的月在小区里显得格外灿烂明亮。安安静静的小区愈发让月亮现出了本色。天空中稀稀拉拉几颗星星,那微弱的光忽闪忽闪,只配在月亮的下面作一个普通人。那月亮好象在说:“哼哼,想和我比,天空惟我独尊!”皎洁的月光泻在树上,把树披上了银纱,轻薄飘逸。
中秋节的月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意境,但都有相同的一点,它代表团圆!
中秋博状元
中秋之夜,月光这般皎洁…
“当啷,当啷……”大街小巷到处传来了“博状元”的骰子声。
“博状元”是厦门特有的民间习俗,一种欢度中秋佳节的传统游戏。几个人一组,轮流 掷6个四方形的小骰子,按骰子停止时所显示的“点数”依次分为“一秀、二举、 三红、四进、对堂”,一直到“状元”。掷出某种“点数”,便得某个相应的中秋月饼。其中,“状元”饼只有一个,而且特别大,像中秋的圆月。
晚饭后,我们全家也围在灯光下,喜洋洋地玩起这种游戏。大家越玩越开心。瞧奶奶笑得眉毛直抖,妈妈笑得嘴巴成了月牙儿,爸爸笑得直拍大腿。弟弟呢不停地扮怪相,逗得我们笑了又笑……
半小时过去了,我们各人得到的月饼也渐渐多起来。可是,唉,真倒霉,我掷到的尽是可怜的“秀才”,得到的只是几个小小的“肚脐”饼。我偷偷瞟了一眼剩下的饼,还好,还有几个“三红”。而“状元”呢?到现在为止也还“安然无恙”,沿未被谁博得。我心里真是又紧张又高兴。
这时,只见胖弟弟“咚”地从椅子上跳下来,一把抢过骰子,像变魔术似的在手心里搓来搓去。我赶紧伸长脖子,紧张地盯着——要知道,弟弟是连续两年的“状元”获得者。去年他得“状元”时也是这个动作。我终于闭起了眼睛,只听弟弟嚷道:“来呀,看我的!”见我睁开了眼,他又得意地拍着胸脯嚷道:“状元是我的!”他一手拿起骰子,扬了扬,从上往下一掷。由于用力过猛,一粒骰子从碗里蹦了出来。弟弟惋惜地瞪了一眼跳出的骰子,又狠狠地抓起那粒骰子往碗里一扔,背转过身子,呼哧呼哧地喘着气。我们见了,都捧腹大笑,都说他是个吹牛大王。可他呢?还一个劲地嚷道:“下一次,哼!看下一次!”……大家笑了一会儿,又按着顺序接着掷。又轮到我了,我紧绷着脸,胸脯轻轻地起伏着,心头“扑扑”直跳。我双手颤抖着从碗里取出骰子,学着弟弟的样子,在手心上搓了搓,又吹吹气,站了起来。我的举动也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有的还笑得趴在桌上直叫“嗳哟”。弟弟又在一边说风凉话:“姐姐,呵!怕又要吃‘黑巴巴’了!”是呀,谁叫我前两年做了“乌龟大王”,尽得“秀才”呢?可我又不甘示弱大声喝道:“看吧!”一扬手,不轻不重地“掷”了下去。我屏住呼吸,紧紧盯着正在旋转的骰子。“啊,五红带六!”全家人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弟弟目瞪口呆了。接着他撅起了薄薄的嘴唇,那翘起的嘴巴足足可挂一个油瓶。忽然,他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蹦了起来,反背着手,不住地眨着眼,说:“哼,高兴太早了吧!俗语说:饼未掷完,状元要掉下。”我一听,赶紧俯下身子一看,糟糕,还有两个残存的“三红”,还得博下去。这中间要是有人掷出的“点数”超过我那“五红带六”,我眼看快到手的“状元”就要“掉”下——被人夺走。最后,这两个“累赘物”幸好被爸爸和奶奶拿走了。我终于保住了“状元”!我一下子蹦得老高,一把抢过状元饼,紧紧地捧到胸前……
“噼噼叭叭”!一阵阵鞭炮声响起来了,我手捧着“状元饼”,沉浸在欢乐之中。
空姐中秋节记事:中秋情浓溢满天
月缺月圆又一秋,在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明珠”示范组在中秋佳节里为旅客们精心准备了机上特别活动,希望在这个特别喜庆合家团聚的日子里,能够增添节日气氛,给旅客创造更加愉快轻松的旅途,更是表达“明珠”示范组的节日问候与祝福。
10月6日,成都回杭州的航班上,此时夜幕也已经降临。在完成正常的服务程序之后,乘务员们开始为活动做准备,我们用一辆餐车作为放礼品的吧台,礼品有精致的小飞机模型,还有乘务员们献出的机组月饼礼盒,背后是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海蓝色月光背景画板。伴随着甜美的广播,我们先将礼品吧台推出客舱,向旅客展示我们的礼物,旅客们立即有了反映,表现出很浓的兴趣,“要怎么样才有这些礼物的啊?” “您呆会积极参加我们的活动,就会有机会获得了!”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让旅客猜歌曲的名称,“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城里的月光”“月朦胧鸟朦胧”……一首首耳熟能闻的或经典或流行的歌曲,勾起了大家的很多回忆,也让整个客舱充满了庆贺中秋节的气氛。呼唤铃此起彼伏,旅客们各个举着双手蓄势待发。有一位年轻的先生从客舱的后面冲到了前舱,来抢答我们的题目,获得月饼礼盒后非常的兴奋,在我们为其拍照后还不过瘾,还要求用自己的相机和我们一起留影,而此时坐在3C那位较为内向的先生也激动得站起来,拿着刚才获得月饼说道:“我也要补一张,来这是我的相机。”我们的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客舱里洋溢着欢笑声和声,看着那一张张欢喜的笑脸,我们笑得也更加灿烂了心里也美滋滋的。
接下去是“唐诗宋词大考查”,在这个环节里我们的小旅客们是异常的活跃,一个个围绕在我们的礼物车前等着抢答,因为礼物是小飞机模型而唐诗宋词更是他们的强项。首宋词很多小朋友异口同声的答对了,可是小飞机只有一个,于是小家伙们还争执起来,于是主持人说:“我们加强点难度,再来一个,谁答对了,这架飞机就是谁的了”。小朋友们真的是很聪明,有一位小女孩把整首唐诗背下来了,最后当然是满意而归。礼物都送出去后,我们开始发放小贴纸,让旅客们把祝福和愿望写下来帖在我们的画板上。旅客的祝福有很多都是对活动的赞扬和对我们工作的肯定,看着这些小纸片我们乘务组都很兴奋。
在这个月圆人圆的日子里,很多旅客们也是奔波忙碌,不能和家人团聚,而我们送上的每个小小的月饼,和我们亲切的微笑,能给大家一种大家庭的感觉,少了一份牵挂家人的情愫和不能团圆的遗憾。在离月亮更近的万米高空中度过这样一个中秋节真的很有意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中秋游赏
下班时,下了一场小雨。到了家,洗了澡,雨过了。接到老友来电,邀我们到他老屋品蟹赏月。
傍晚六点,我携妻前往。
我们走过石板巷,沿着条砖路,来到了陆巷山脚的第一人家。这是我朋友的旧居,古老而独特的建筑。
老友已在门口等候,在他的引领下,进入了他家明式门楼。门楼前是一条逐级而上的过道,过道两侧是岩石垒起的平台,左侧平台上有一棵百年橘树,郁郁葱葱,青果累累,犹如一顶华盖撑在过道上。右侧平台上奇石林立,中央石桌上已备好了酒肴。拾级而上,跨过了高门槛,入门堂,穿天井,一排格子门窗展现在眼前。此时,让人感到仿佛回到了上世纪的岁月。
久违了,友人的旧居已十几年没来过了。楼房还是过去的木楼,围墙还是过去的烽火墙,经过一些修缮,破旧荡然无存,古韵更加浓厚。
月亮还不肯露脸,我们一桌老朋友在客厅相互问好,饮茶寒嘘。一指烟的工夫过了,突然,主人家的顽童喊道:“月亮出来了!”
这时,主人请我们到门口旁的平台上入座。
平台居高而筑,视野开阔
坐在平台的石凳上,秋风习习。饮着杨梅兑制的红酒,品尝着太湖蟹的美味,不由得会让你欣赏起四周美景。
天空一轮明月高挂,远处墨青色的山峦在皎洁的月光映衬显得格外宁静;一座座灰墙青瓦的民屋点缀在橘林丛中,在银光照耀下变得更加古老而神妙;几十米之遥还有一座犹如城堡似的石砌平台,和我们坐着的平台相对着;两个平台的一侧是友人旧居的石砌外墙,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微风吹过,叶片摇曳;下面是一泓清泉潭,清泉潭面如镜,两个平台围着潭,潭映着明月、树木、屋顶,坐在平台上向下望,水潭面犹如一幅淡抹的山水画。真是美妙绝伦。
赏着,聊着,畅饮着,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十点钟,大家的话更多了,游兴更浓了,想到明天还要上班,只能作罢,依依不舍地与友人告别,踏着月色回家。
中秋节初中作文:中秋诗夜
八月十五,月圆秋凉。
那片引无数诗人为其赞咏的冰魄高挂在银河中,碎银般的光芒毫不吝啬地洒满大地,清冷美丽。
抖落一身月光,苏轼举起酒杯,一仰头,心内又添了一份苦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啊!月儿,在如此孤单的夜晚,也只有你能陪我饮酒了。既然对我有情,又为何亮得我不敢正视,圆的我心碎呢?
好象风也知道这原来豪放的诗人的心思,鼓腮一吹,幽暗的云就会慢慢向月儿飘去,不一会儿,月亮就藏在云后。
蹒跚地在院中踱步,苏轼灌进了一杯又一杯。或许是酒力不胜吧,又或许是心头那份愁苦太过于沉重,苏轼最终倚卧在了一棵枫树下。
已是秋季,枫叶早已红了一树,远远望去,如同一团烈火燃烧着夜幕。风儿扫过,调皮地摇落几片枫叶,又转身离去。
一片火红的枫叶在空中打了个卷,漂呀飘,落入了苏轼的怀中。
轻轻地拾起枫叶,苏轼喃喃自语道:“唉,既知终会飘落,枫儿,你又何苦红得如此粲然,如此璀艳呢?……莫非你亦有心?一颗火红的心?……”
苏轼用食指触摸着枫叶清晰的纹路,耳边回响起远方的弟弟的声音。“哥哥……”“别灰心,哥哥……”“让我们重头再来吧……”
刹那间,苏轼如遭电击般战栗了一下,他知道,他的自信、他的豪情、他的志愿,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
顾不得沾染上的灰尘,苏轼匆忙地站起,望向了夜空。不知何时,遮月的云飘去,月亮再一次绽放夺目的光彩,甚至比刚才更加耀眼,连北斗天狼也望尘莫及。
“月儿,方才错怪你了!”苏轼朗声笑道,“你有你的阴晴圆缺,我有我的悲欢离合,二者都是不能永团圆的呀!”说完,苏轼入书房取出文房四宝,挥毫写下了千古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风柔和地拂着大地的脸颊,月静静地照耀着大地,它们看见了,也见证了这个中秋的诗夜,这个千古流传的诗夜。
院子里的那棵枫树又飘落了几片红叶,在空中旋飞如燃烧的火焰,又好象是诗人的心,乘风飞去,飞到了久别亲人的身旁……
这个中秋有意思
中秋前夕,堂哥送来了两个自制的洒满芝麻的大月饼。大得出奇,犹如两个小锅盖。
这个给你,那个给你妹。堂哥嘱咐着。
我满口答应。
堂哥一走,我便迫不及待地跟妹谈条件:属于你的那个大月饼送给我了吧,我拿包装精美的小月饼跟你换……
放下电话,我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了良久。
让50个孩子一起在教室里分吃两个大月饼,再加一点点小插曲,这可能会给乏味的生活增添一丝生趣;平分月饼的过程是妙用数学的良好契机;这还是很好的日记题材;为了制造悬念,我可以设立抽取“幸运之星”;为了让“幸运之星”的产生不是抽奖般的纯粹碰运气,我还可以“使魔法”让学生抽到特别需要幸运之神垂青的我心目中的“幸运之星”……
想着想着,我迟迟无法入睡。早上醒来,竟然7:00了!三次闹钟都没听到,前所未有地“死”!
我一跃而起,匆匆梳洗匆匆下楼,匆促中攥紧两个大月饼冲下楼拦下一辆出租车就走,今天我值日!
吃中饭的时候,没忘向餐厅要了一把刀。
握着一把锋利的菜刀,我如同怀揣一颗定时炸弹,小心翼翼地默默地走上四楼,不想还是吸引了班里几个好奇的小不点:老师,你拿这刀干什么?
“郑老师拿着一把大菜刀过来啦!郑老师拿着一把大菜刀过来啦!”机灵鬼黄林承在我前面开路。
咳,当孩子们的老师,你想低调都不行:你换了一副眼镜变了一个发型孩子们都是要心照不宣如遇超级巨星一般集体尖叫一番的,当然,当你手拿一柄锋利的菜刀走过教室门口,这样的尖叫是要夸张数倍的。
好不容易到了上课。
一手拎着月饼一手紧握菜刀的我才在教室门口出现,50双眼睛如50部发亮的照相机,“刷”的聚焦过来,我都害羞了。
教室里沸腾了。
“不能例外,先读《论语》……”
“食不言,寝不语……”今天的朗读特别整齐,特别精神,特别悦耳!
分月饼的方法早已请教数学老师了,孩子们一点就会:先在月饼身上划个“十”字分成四大份,再在“十”上斜划两刀,分成八小份,最后将每一小份平分成三小份,三八二十四,一张月饼能分成24小份。
为了不让等待的时间显得太漫长,也为了不让自己在众目睽睽下献刀工之丑,我让孩子们跟我比赛,每切好一张月饼读黑板头的5句歇后语三次,《望岳》三次……
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抽“幸运之星”的那一片刻。
双手合十祈祷的,喃喃念自己学号的,情不自禁站起来的,每个孩子都满怀期待。这使我想起了不时被曝光的彩票黑幕事件。原谅我,眼睛亮晶晶的孩子,并不是偏袒,我只是觉得那几个已经注定是“幸运星”的小伙伴更需要惊喜,他们常常对自己不够自信,他们常常皱着眉头……
分别从蓝色、绿色、橙色的三堆小纸条中抽出一张(瞒天过海吧),金日成、程振翔、黄林承都乐疯了。
“希望,幸运不是这一天,以你们的聪明再加上勤奋,相信幸运会伴你走过一周,一个月,一学期,一年,甚至一辈子……”这是我早就酝酿好的。
其余孩子排成两条长龙,挤到讲台桌前有秩序地领了不及双指粗的一份,他们迫不及待地慢慢品了起来。
下课了,叶俊亨等几位小调皮还跑到旁边教室去炫耀一番呢!
别提有多开心的一个中秋节了!
教学的忙碌已经使我好久没有向学生行善了。记得前一次跟孩子过中秋是毕业第一年第一次领工资的时候,那是我走了十多里山路扛来的一袋月饼。
日月如梭啊。不知不觉中,就从一个充满了爱心的天使变成了一个只会埋头教书的时时拉着脸训人的“冷面女巫”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以“分”悦人,学习成绩没有优越感,尤其是屡遭挫折的孩子,他们的校园生活该有多么灰暗!就是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的李倩若,她也会做英语测验零分的噩梦;陈冶可,她在日记里呐喊:“天下小孩怎么这么苦”!
是的,跟我们一样,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碌又单调。我们的生活缺少太多个性的、有痕迹的东西。
我们不能改变太多,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学生班级生活的一点点。哪怕一点点,只要他们快乐健康,我也会觉得忙有所值。
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调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须断开,乃能取出宝物也。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古人又相信其与女人生活有关。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日月光病,仿佛与日射病可以对比似的。这说法现代医家当然是不承认了,但是我还有点相信,不是说其间隔发作的类似,实在觉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贝,了会生影响,正是可能的事罢。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口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黄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曝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它简直是一个妖怪,别的种种异物喜欢在月夜出现,这也只是风云之会,不过跑龙套罢了。等到月亮渐渐的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只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向来传说的忠爱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总之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怀着无比轻快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上中学以来的第一个中秋佳节。
原本打算好好赏一赏月的,我家楼顶是最好的赏月场所。可是原计划糟到暗算,学校在中秋节那一天,突然传来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总之破坏了我原来计划的骇人消息:按上级领导规定,中学生中秋节将在学校度过,晚上6点30分到校组织看露天电影《走进毛泽东》,全部学生自带报纸“席地而坐”。我们一听,全部傻眼了。接着,发出一声声叹息:“唉——”“真讨厌——”刹时全班变成菜市场。
可再怎么叫也没办法,我们当即决定:既然如此,就要使这个中秋节过得别具一格。于是,我们便密谋了一个开心的“赏月计划”。
中秋节晚上,我“密谋”的要求,带了一个双黄月饼。呵呵,着不是单我一个人吃的,是……哦,My got,不能说,说了这个计划就完了。
一到校,刚好六点半。我们在愤骂声中勉强坐下后,便把报纸连接铺在一起,那时准备用来放月饼和吃月饼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吃月饼!
一开始,我们混混沌沌地看了一点电影,然后就是挤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齐抬头望月。呵,月亮呈红铜色,活像月食发生了。圆倒挺圆,只是……这颜色也真倒挺另类。不过,我们的计划也很别样,也就不计较这么多了。红月亮就红月亮,月亮还不一个样,颜色的差异或许会更具吸引力。
八点种悄悄地来临了。这是我们吃月饼的“神圣时刻”。徐倩华、钟伟、我、李澜涛各自带了一个不同的月饼来吃,恰好凑成一盒多元素月饼——白莲蓉、哈密瓜、双黄蓉、五仁香。我们兴致勃勃地切开一个又一个月饼,六七个人围成一圈“品尝”四种不同味道的月饼,气氛热热闹闹,轻松搞笑。边吃又边看电影,还在“赏月”(实际上就是随意看一眼,没有多少人认真看它)。班长陈秀烨发话了:“我们吃得这么开心,不妨把廖韶婷的双黄给老师吃吧。”不愧是班长,我们举双手赞成。如果老师也能分享我们的快乐,那岂不是“皆大欢喜”?因为“快乐也是一种传染病”,把我们闹翻天的快乐通过一个小小的蛋黄月饼所传达给老师,希望老师也和我们一样过个开开心心的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十分特别,这或许是上中学的第一份“友谊加固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