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舰为072A型登陆舰
1975年,我国海洋资源不断被侵吞问题逐渐引起重视,为解决远海投送问题,海军提出改进073中型登陆舰及研制072大型登陆舰的要求。
1975年,072大型登陆舰开始研制。海军要求072登陆舰航速达到20节,又要保证必要的登陆、退滩性能,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指标要求。美国海军为了解决登陆舰航速问题,专门设计了”新港”级登陆舰,”新港”级登陆舰放弃了传统的肥大钝首设计,采用细长船型,首部水下较瘦;水线以上向外伸展,方便设置瘦跳板和特殊的门形。
当时的设计人员提出072舰采用削瘦首部线型,以降低兴波阻力。为了避免登陆舰整体长度受影响,将首跳板设计为折叠式两节跳板,用液压油缸驱动,全部伸直和下放只要3分钟,貌似简单的方案背后是深厚的技术功底和成熟的工程思想。072型登陆舰标志着我国登陆舰艇设计人员已经可以独立研制出符合本国工业基础要求的现代化大型登陆舰。
首制舰于1976年11月在中华造船厂开工。在此之前,工厂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船台狭小的问题。科学划分船体,全舰48个分段中机舱分段重量最大,超过了船台起吊能力,故在工艺上事先去除了部分甲板和纵骨,使重量降低,待船台合拢后再补造,解决了起重能力不够的问题,又保证了安全生产。首制舰在船台大合拢时采用了”板条”式,由中部起始,向首尾伸展的装配顺序,缩短了船台周期。该舰在建造过程中,依靠技术进步,采用船体结构分段建造,管路系统分区域综合放样,实现了预制预装和辅机舱单元组装的新工艺,提高了制造质量,管系准确率达到95%以上。船体制造质量良好,焊缝经无损探伤,符合要求。首制舰于1978年3月和7月分别进行了航行试验,12月完工交舰。1979年5月到6月进行了扩大试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和部分超过战术技术任务书要求。
该舰的研制成功,不仅实现了我国自行研制20节大型登陆舰的目标,而且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20节航速大型坦克登陆舰的国家。别看20节的速度在军舰中不算高,但对舰体宽大、吃水很浅的登陆舰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一般登陆舰的航速只有10余节。072型坦克登陆舰首门、尾门、吊桥均为液压式,操纵简便、迅速,全部开启只需几分钟。尾门如一块跳板,放下后,水陆坦克可泛水通过尾门整车上舰,进入遮蔽式坦克舱,然后再通过首跳板整车上陆。该舰马力大、操纵灵活,登陆、退滩操纵方便,其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毫不逊色。自1978-1992年,中华造船厂建成多艘该型登陆舰。
据《简氏舰艇年鉴》介绍:该型舰长119米,设计水线长110米,型宽15.6米,型深9.075米,吃水2.75米,标准排水量3172吨,满载排水量4170吨,最大航速20节,巡航速度14节,续航力3000海里/14节,自持力20天,人员编制133人,主机为2台12E390V柴油机,功率2x7198马力。
该型舰设计装载量450吨,可运载1个59式中型坦克连(59式坦克11辆,指挥车、牵引车各1辆,乘员60人)、2艘人员车辆登陆艇和一个步兵连(150人)或者一个步兵营和一个105毫米无后坐力炮连(800人,11-12辆吉普车)。另外,该型舰大舱面积达750平方米,所以在超载运输时,装载量可达2000吨。
072型舰上的自卫武器为4座66式57毫米双管舰炮和2座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在登陆作战时,该型舰还可以用便携式防空导弹进行自卫。
从技术层面看,073系列虽然性能欠佳,但是让相关研制单位积累了从艇到舰的技术经验,并且证明没有好的动力系统,总体设计指标将很难实现,073系列在某种意义上是072的前期技术验证。从设计思想上看073系列和072大型登陆舰成为我军两栖舰艇发展历程中的分水岭,两者的出现意味着两栖舰艇性能从服从陆军需要转变为满足海军需求,证明海军已经完成了系统搭建。
90年代初服役的072Ⅲ大型登陆舰991号
8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072Ⅲ大型登陆舰,首舰991号由中华造船厂开工建造,90年代初服役。
与072型相比,072Ⅲ型坦克登陆舰的主要改进之处是将桅杆由072的三脚桁架桅杆变为桶型桅杆,舰尾设有直升机起降甲板。该型舰采用首开门短首楼舰型,遮蔽式高坦克甲板,柴油机动力,双轴双桨推进。设计任务是在渡海登陆作战中运送登陆部队在滩头直接登陆,协助布雷舰在近海范围内布设防御性水雷,同时还能担任运输任务。满载排水量从072型的4170吨提高到4800吨。
90年代中期以后,新形势军事斗争的迫切需求,使我军两栖登陆舰艇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2005年的中俄联合军演中,一款新型的大型登陆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072Ⅲ相比,该舰的布局更为合理,估计其排水量会超过5000吨,其运载能力也应当高于072Ⅲ。
这是最基本的型号。北约将其命名为“玉康”级。共建造3艘,舷号为927、928、929。该型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武器众多,显得火力强大。舰上共布置了4门6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和4门61式双联装25毫米舰炮。57毫米炮的布置位置为舰首一门,舰尾副甲板上一门。另两门位于舰桥前面。4门双25毫米炮分别为舰体主甲板中部左右舷各一门,舰桥上桅杆底部左右各一门。桅杆为三角格子桅,看起来就象一个架子,非常好识别。舰体上副甲板支撑柱为竖状,且较细。舰尾副甲板比主甲板短一截,呈明显阶梯状。这些都是该型舰的主要外观识别特征。
主尺度:舰长120米,舰宽15.3米,吃水2.9米
排水量:3110吨(标准)/4170吨(满载)
航速:20节
续航力:3000海里/14节
舰员编制:133名
动力装置:2台12E390V型柴油机,功率9650马力;双轴.
舰载直升机:1架舰载直升机.
武器装备:4座双57毫米炮;2座双25毫米炮.
运载能力:装载量500吨,10辆装甲车,200名全武装士兵,2艘登陆艇或气垫船
072Ⅱ改型
072Ⅱ型同072型基本相同,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武器系统。由于北约认为其改动不足以单独成级,故该型也被叫做“玉康”级。共4艘在役,舷号为930、931、932、933。该型同基型相比,火炮的数量及威力已经大大减少。舰上共部置1门6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和3门61式双联装37毫米舰炮。57毫米炮布置在舰首,同基型相同。舰尾副甲板上被换成37毫米炮,炮的体积明显比57毫米炮小一圈,且身管比57毫米炮短,区别较明显。若只从尾部观察此型和基型舰,这点就是最重要的区分标志了。另外,舰桥前以两门37毫米炮替代了基型的57毫米炮,而且基型上的4门25毫米炮在该型上被全部取消。至于桅杆、副甲板支撑柱等易识别点都与基型相同。
072Ⅲ改型(“玉亭”级)
072Ⅲ型同前两型相比,该型外观已经出现较大变化,舰尾直升机甲板的加装是其区别于它们的最明显标志。正是由于具有直升机甲板,使该型舰拥有了搭载直升机的能力,也使我军两栖部队第一次具备使用立体登陆方式的条件。开创我登陆作战新的模式。本型舰建造数量为10艘。舷号为991、934、935、936、937、939、940、908、909、910。其中从939号开始舰载火炮发生型号变化。北约将此型舰命名为“玉亭”级。
072Ⅲ型的火炮数量及威力继续减少,总共只部置了3门双联装37毫米舰炮。其位置分别为舰首和舰桥前。舰首以一门37毫米炮替代上两型的57毫米炮,是其重要识别特征之一。从桅杆上看,本型已改为柱状,看起来现代和简洁了许多。副甲板支撑柱呈倾斜状,且比起前两型来粗了不少,给人很坚固的感觉。烟囱后整个舰尾都是直升机甲板。
另外,939、940、908、909、910等五舰的三门火炮全部换装为76F式双联装37毫米新型舰炮。使它们更具有现代感。
主尺度:舰长119.5米,舰宽16.4米,吃水2.8米
排水量:3400吨(标准)/4800吨(满载)
航速:18节
续航力:3000海里/14节
舰员编制:104名
动力装置:2台12PA6V-280MPC型柴油机,功率9500马力;双轴.
舰载直升机:1架舰载直升机.
武器装备:3座双37毫米炮;2座双25毫米炮(908、909、910、939、940舰艏改装1座双100毫米舰炮,上甲板改装2座双37毫米炮).
运载能力:装载量500吨,10辆装甲车,250名全武装士兵,4艘登陆艇或气垫船.
我军最新建造和装备072A型登陆舰
072A型登陆舰是我军近年建造和装备的新型坦克登陆舰,虽然其仍为072系列,但外观的简洁,线条的流畅,使其极具现代美感。也体现出072的设计和建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显示了我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不菲成就。本型目前共建造9艘,舷号分别为911、912、913、992、993、994、995、996和997。在武器方面,072A进一步精简,只在舰首保留一门76F式双联装37毫米全自动舰炮。
舰桥一改前几型杂乱风格,变为封闭式。桅杆仍然为柱状桅。舰桥的形状是072A区别与之前各型最明显的特征。另外,舰尾仍然设有直升机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