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以虚假理由骗我借他8万块钱,这算不算诈骗,还是属于借贷类纠纷,该怎么解决》

2025-01-21 08:57: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朋友以母亲病重急需救命钱为由,帮他通过网贷平台贷款68000元,连同利息合计要还79000多元的债务,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是骗去赌的,现在他个人没有偿还能力,这样属于诈骗罪,应当去向公安机关报警。如果款项被输光或者到法院起诉,这个赌徒没有钱也没有财产,怎么办都不能要回自己的钱。

回答2:

朋友以虚假理由借他人八万块钱是否属于诈骗还需要看有没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仅仅以虚假理由用来借钱后面准备还钱就不是诈骗,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就构成诈骗。建议及时报警处理。
法律分析
朋友以虚假理由骗借八万块钱,算不算诈骗,还需要看借钱时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人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提供虚假的陈述、提出虚伪的证据,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得财产的行为,称为诉讼欺诈,成立诈骗罪。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识。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回答3:

你有证据证明他虚假理由借钱吗?如果整个证据完整的话,可以先报警

回答4:

一般不不会构成,具体对照下边
以工程资金需求为名向他人借款,
并全部用于偿还欠账和等,
到期无法偿还借款,应认定为诈骗罪。
区分行为人“借款不还”的性质,
应充分考虑行为人借钱时的主观故意、
有无偿还能力以及对所借款项的使用情况等综合因素。
也就说分为两种情况。
有钱不还就是构成条件。
没钱不还,那就真的很尴尬了。

回答5:

请问最后怎么解决的?我的和你大同小异,正考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