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三种主要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的产业链由监管部门、终端设备提供商、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商户以及用户构成。基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要力量来自于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此中国移动支付的商业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移动运营商所主导(始于日本);金融机构主导(始于韩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主导(存在于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话语权不强的国度)。
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商业模式
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移动支付主要是金融机构提供的手机银行服务。手机银行是金融机构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移动应用,主要界面是短信、电话和手机客户端。此模式下,各银行金融机构都需要搭建起与移动运营商联结的网络,确认计费与认证系统,而且需要把手机卡更换为STK卡。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商业模式,一部手机只能与一个银行账户相对应,用户无法享受其他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
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商业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是以移动运营商代收费业务为主,银行完全不参与其中。在进行移动支付时(如用手机支付时),一般是将话费账户作为支付账户,用户实现购买移动运营商所发的电子货币来对其话费账户充值,或者直接在话费账户中预存款,当用户采用手机支付形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交易费用就直接从话费账户中扣除。货款的支付是由话费进行扣除,最后由商家和运营商进行统一的结算。
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商业模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模式是一些具有实力的第三方经济体通过与不同的银行进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交易平台(如支付宝),而整个交易也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介入下责任明晰,分工明确。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方,保障资金的按时给付;运营商作为信息的传输渠道,向第三方机构以及银行发出指令;第三方平台则充当中介保障交易的顺利完成。这种商业模式在推广能力、技术研发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等方面,都要求平台运营商具有很高的行业号召力。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各种面向移动设备的特定技术,允许用户直接通过移动设备购买商品或服务,或实现货币交换的体系。目前,移动支付主要存在四种形式,即运营商计费、NFC(近场通讯)支付、刷卡支付、应用支付。目前第三方移动支付模式主要分为电商型(JD白条)、互联网型(智付支付)、手机厂商型(苹果三星)、运营商型(三大运营商)四大类。移动支付安全性的需求使得NFC支付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告别单一移动支付工具功能,打通消费、理财、工具三大触点,覆盖领域推陈出新,进一步强化粘性;智能终端以及4G网络的普及已让主流的移动支付参与者从一二线城市向广阔的四五线甚至农村市场下沉。
跟POS机模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