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西方测绘技术传入后,我国的地图测绘,进入了向近代制图学发展的新时期。
康熙皇帝玄烨(1662-1722年在位)是一个有自然科学兴趣和素养的明智皇帝。他深知精确的地图对处理政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于1686年曾在批谕中说:“惟是疆域错纷,幅员辽阔,万里之远,念切堂阶。”于是他希望绘出“务求采搜闳博,体例精详”的图,使“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画地成图”。据侯仁之教授研究,“为了统一在测量中使用的长度,康熙帝规定以200里合经线一度,每里1800尺,每尺合经线千分之一秒,这种以地球体经线长度来规定尺度的做法,还在法国于18世纪末以赤道长度规定为公尺长度之先”。“康熙四十一年(1702)测定了经过北京的本初子午线上,由霸河至交河之间的直线距离”,此后又测定了北纬41度至47度间,“每一度的直线距离,从而发现纬度愈高,则经线一度的距离愈长”,这“实际上正是以实地测量证明地球是扁圆形的第一次”。使牛顿的地球椭扁说在中国首次得到证实。这是大地测量史上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