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看新闻》的800字作文

2025-04-14 23:00:5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都说“天天关注一点新闻,就可以天天关注身边的大事小事和国家要事,就可以为祖国效力。”可是,又有多少人是天天关注新闻。是天天关注身边的事的呢。估计也只会有一些老人和中年人在关注吧。  我的爷爷就是个喜欢关注新闻和身边事的人(注:这个热爱新闻的老人是我的四川爷爷,而四川是我的老家)。我爷爷每天7:30都必须要坐在电视前,收看新闻联播,一天不看都不行,少一分钟不看都不行(有那么点夸张……),再加上爷爷的耳朵不太好,每次都得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好大好大。许多在楼下的邻居都可以清楚地听到那洪亮的电视声。而我和妹妹哥哥们在楼下玩,还可以清楚地听见今天新闻联播播放的什么内容……  有一次,我多看了会儿动画片,爷爷立马走过来,按下电视开关,电视一下子黑屏了。我叫着喊着要把电视打开,可爷爷却一下子把我从椅子上拉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打开电视看起了新闻联播,一边看一边还在讲我:“都快上初中了,还在看动画片,也不看看新闻,多关注关注一下身边事,马上……”我听的很是无奈,转身走了出去。  在2008年的5月12日那天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我们家并不是重灾区,可还是遭到了一些破坏,家里墙壁上裂了一个近两米长的大口子。爷爷先把家里的那堵墙修好,然后听说一个严重的重灾区就在附近,便过去救援,虽没有帮忙救出几个人,但是捐了许多东西:一箱矿泉水、一箱饮料、一箱方便面、还捐了一千块钱等等。之后的玉树地震也是一样,爷爷依旧时时关注新闻,关注着那里的情况。  关注新闻,就是关注自己;关注新闻,就是关注自己的亲人;关注新闻,就是关注身边的事;关注新闻,就是关注自己的国家。

回答2:

回望
回头望见父亲,我几乎要落泪了。
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我早已盯住了前方那个路口。六年级,14岁,一个已知道“羞耻”和“自尊心”那回事的年龄。永久牌,自行车,在私家车频频出现在马路上的时代。我已把交通方式看成是家庭富裕状况的唯一标志,并把坐着父亲老牌自行车去上学看成是一件难为情的事。“停,爸爸。我在这里下车,走着去上学。坐着自行车太难看了。”自行车猛然间刹住,父亲仿佛在饭中吃到了石子,哽在喉口,不再说话。跳下车,我轻松地与朋友结伴步行。走回十几米,我回头。父亲低垂着头,无力而缓慢地掉转了车头。父亲在我面前的形象总是坚定而勇敢的,原来,他的背影竟也如此的脆弱。我几乎要落泪了。
还有一次,父亲每周都骑着电瓶车送我到长途汽车站。我跳下车,父亲帮我提着书包和一周的水果乘上车,买好票,叮咛我一番。要经我几次催促,他才肯下车,下车前又看看我。那次,我正好坐在车子最后一排,回过头去望了望父亲。只见父亲掏出手机,记下车牌号,再认真核对几遍,才放心地储存好。车子开动了,父亲仍在原地,推着电瓶车,望着远去的汽车。我就一直这样转身望着,直到父亲的身影消失在飞扬的尘土中。我真的要落泪了。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聚合,而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所谓父女一场,就是父亲一次又一次地送我离去。14岁的我,双脚踏在了离开父亲自行车的路;18岁的我,乘着汽车飞驰着离开。父亲来不及追,父亲也不会追,只是在原地默默目送,或是无奈地转身离开。目送与回望在何处交界?我面前的梦想与身后的父亲又在何处迷离?而我面前的常常是我汲汲追求的,或是父亲支持的目光,坚强的臂膀;只有在回望时,我才发现那些已被我留在了背后不屑一顾的,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付出,是一个人也很脆弱的背影。
常常回望,几乎落泪。在马不停蹄地奔向面前的希冀时,请记住,背后那个一直在默默目送着你的人。

回答3:

首先,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新闻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类必须在社会上相互分工合作才能生活下去。 其次,我们都知道,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新闻就是把最新发生的事件向社会中的人广而告之,它是随着这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新闻总是很及时。 最后,社会的个要素是普遍联系的。由于现在社会向信息化发展,信息对人们的影响大大加深,所以,人就必须随时了解各种最新的社会事件,以及时调整自身的言语行为,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慢慢地,看新闻就成了人的一种习惯。 除此之外,新闻也是国家宣传的重要手段。总之,新闻发展是必须的,更是必然的。人看新闻也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