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高产作物的引进路线

2025-03-26 06:01: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玉米 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明代传入我国.16世纪70年代,玉米是从中亚沿丝绸之路引进到中国的.19世纪以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玉米种植不仅继续向山区,而且也向平原地区扩展了,出现了“遍山漫谷皆苞谷”的景象.
甘薯 原产南美洲,主要用作蔬菜、粮食。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福建从吕宋引种甘薯的同时,广东也从越南引进这一作物,东莞人陈益于万历十年从越南把薯种带回到东莞。甘薯引进后,首先在闽粤部分地区得到推广。17世纪初,甘薯由福建引种到了长江流域。到18世纪前期,长江流域许多省都已有甘薯栽培,出现了“高山海泊无不种之,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的局面。
马铃薯 原产于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为印第安人驯化。1650年左右传入中国,亦称洋芋、土豆、山药蛋等。由于耐寒、耐旱的特点,在我国南北得到广泛种植。
花生 原产美洲巴西,大约在15世纪晚期或16世纪早期,由我国商人从南洋引进的。明清时期在我国广泛种植,亦称落花生、长生果等,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
这些农作物具有耐旱、耐瘠薄、高产等特性,所以在中国得以大面积的快速推广。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也是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是明清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明清时期,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得到较充分的利用。这时有二十几种美洲作物先后通过不同方式、不同路线传入我国。引进的农作物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并在我国广泛种植,改变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