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梁纥 ,是一个将军。
众所周知,孔子的学问是很好的,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体力也是非常棒的,孔子周游列国,经常有吃不上饭的时候,马车颠簸,旅途劳累,这不是一般人能扛下来的,儒家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指的是射箭,御指的是驾马车,这两项如果孔子不擅长,他也教不了学生,可见孔子对于身体的锻炼是非常重视的。
母亲颜征在一直到死,都没有给孔子说过,他父亲到底是谁。颜征在死后,孔子才从邻居一车夫口中,得知父亲是曾经做过陬邑大夫的叔梁纥。这让孔子既震惊更兴奋不已,因为父亲是个贵族!
孔子的贵族血统并不假,叔梁纥的祖上,是殷纣王的王室兄长微子启。周朝建立后,在“兴灭国,继绝世”组织路线指导下,周武王将微子启分封到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国,以继承殷商灭亡的绝世,成为拱卫周王室的诸侯国。
鲁襄公时,叔梁纥在鲁国权臣孟献子处做过武士,因军功被封为陬邑大夫。用现在的职务换算,叔梁纥是陬邑市委书记、市长兼军分区司令,是大权独揽的封疆大吏。
原来,与叔梁纥显赫声势和养尊处优截然相反的是,颜征出身十分贫苦,是平民甚或是奴隶身份。史书记载,叔梁纥与颜征在“野合”而生下孔子。十七岁的颜征在能爱上已经七十岁的叔梁纥吗?身份地位又是如此的悬殊,根本没有日久生情的交往条件!
再从孔子少年时候的经历看他父母的关系。封疆大吏七十岁喜得贵子,是喜庆不过的喜庆事,正常情况下,襁褓之中的孔子,会被整个家族视为上天所施,麒麟相送,呵护备至,宠爱有加,然而却相反。
孔子曾说过:“我小时候身份下贱,因此会做很多卑贱的劳作”(原文为:“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即是说,孔子出生后,并不曾生活在陬邑市长叔梁纥的朱门之内,而是同母亲流落在外苦度日月。
母子两人为糊口奔忙,为生活所迫,孔子曾做过牧童,替季氏管理过粮草,做过吹鼓手,孔丘之所以名丘,因为头上骨骼如同高低不平的丘陵,从医学的角度看,这是自小营养不良,严重缺钙的结果。
从邻居车夫口中得知父亲是叔梁纥,孔子立即将母亲骨骸与父亲的骨骸合葬一起 。原以为经过父母合葬的礼仪,自己身份就能获得父亲朋友圈的承认。孰料,他穿着孝服去参加季孙氏举行的招待读书人的宴会时,被阳虎毫不留情地挡在门外,理由是:“季孙氏招待读书人,不招待你。”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 ,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很有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他奠定了孔子伟大的一生。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名为“纥”,字是“叔梁”,按通常的叫法称“孔纥”,从字中可以看出他是排行第三。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位武士,英勇果敢。
他的父亲名叫叔梁纥,据说是商朝贵族的后裔,叔梁纥不仅识文断字,而且能征擅战。
叔梁纥,叔梁纥是当时宰一级的下大夫,孔子出生的时候和其他圣人伟人们不一样,跟普通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