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及简单模型

2025-04-04 11:20: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货币,尤其是M2(中文名称是广义货币,指的是居民手里持有的现金,以及在银行的各类存款)具体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似乎很多网友都不太清楚这个过程。今天南生撰写此文,就是给大家简单介绍、科普下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商业银行是怎么“创造”货币的。

先看一个例子:

假如在一个国家,最初就只发行了150万元的货币,并且也只有一家商业银行,取名为第一商业银行。有了银行了,国民们认为这钱放在自己手里面不太安全,于是将其中的100万元存进第一商业银行。

这个时候,货币总量并未发生改变,仍是150万元——居民手里持有的50万元,存在第一商业银行的100万元,合计为150万元。

但第一商业银行觉得,这100万元的居民存款,一直放在银行里面,太浪费了。因为,社会上有很多居民的钱不够,而不能买房子;因为钱不够,不能扩大企业规模;因为钱不够,不能而不能购买土地……于是就准备将其中的90万元贷款出去,留下这10万元做备用(应付偶尔的取款行为)。

张三发现第一商业银行,可以贷款了,于是就去贷款90万元,用于购买了房子。房产商因为出售房子,获得了90万元的收入,并将其存入了新开的一家银行——第二商业银行。

这个时候,有多少货币呢?我们计算一下:原先国民持有的50万元,存在第一商业银行的100万元,某房产商存在第二商业银行的90万元,合计为240万元。这就是说,仅仅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存款行为就“新创作了90万元货币出来”。

再接着看这个例子:第二商业银行,有了这90万元存款后,也学习第一商业银行的办法,留下10%的货币,应付偶尔的取钱行为,将其中的81万元贷款给了李四。然后李四将其支付给了王五,因为购买了王五的土地。

此时,王五就拥有了81万元的货币,将其存入新开的另一家银行——第三商业银行。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算算有多少货币:原先国民持有的50万元,存在第一商业银行的100万元,某房产商存在第二商业银行的90万元,王五存在第三商业银行的81万元,合计为321万元。

此种行为可以不断重复、不断循环……,我们计算M2时,会发现此时各种存款,加上居民手里持有的那些货币,加起来已经很多很多,早就不止最初国家发行的那150万元货币了。换句话说,这里面绝大部分的国家都是这些“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

正规的定义:

商业银行,是不具备因素发行货币的权力的,他们只能通过信贷关系,使得在银行体系内流通货币量扩大,这种金融行为——通俗的说,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就被称为“货币创造”又叫做货币扩张行为。

当然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比如,央行可以规定,商业银行吸引的每一笔存款,都不能全部放贷出去,保留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存款准备金率”,如果这个比例越高,意味着银行能放贷出去的货币就会减少。

比如:央行规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吸收了100元存款,只能贷款出去90元;如果将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至50%,那商业银行吸收了100元存款,就只能贷款出去50元,其“创造货币的能力就大幅下降”。

除了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降息或加息。比如降息,就使得银行的存款利率下降了,很多居民觉得存款不划算了,将钱取出来,那银行能放贷出去的货币减少了,自然也就使得“创造货币的能力下降了”。

我们老百姓也能影响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比如,大家觉得有更好的投资、理财渠道,几乎不怎么存钱。那商业银行获得的存款大幅降低了,自然能放贷的货币就大幅降低了,新创造的货币自然就少很多了。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