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是把老师比喻成辛苦的园丁,是比喻句中的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比拟是喻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是保留喻体的特征,让它直接加在本体上。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实际上是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实质相同。
扩展资料:
一、比喻的作用
1、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2、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 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使用比喻手法时 要注意:
⒈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⒉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二、比喻形式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
明喻、暗喻、借喻。
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
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暗喻
这个是比喻中的暗喻,虽然没有明显的比喻词,但是仍然是比喻。
至于本体与喻体相似点,不一定要是形体上的相似,老师与园丁的相似处在于都为培育“幼苗”而辛勤工作,对于园丁,所谓的幼苗即为确定的植物,而对于老师则是学生,这便是两者的相似点。
比喻不一定要是不同事物的,而重要的是形神上的相似
此外,有人提到的拟人,我觉得并不成立,拟人是一种模拟,即原本出于人的动作、神情等,以非人的物来完成。拟人并不是相像,而是模仿。
不是比喻,因为比喻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东西,而老师和园丁都是人,这个只能是类比
是,把老师比作园丁,是比喻句
是,把老师比作园丁,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