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蜀国才死了五万人而已,为何就伤筋动骨,开始走下坡路?

为何就伤筋动骨,开始走下坡路?
2025-04-01 17:54:1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这是因为5万人可能就是蜀汉集团真实的实力。古时候为了壮大自己的军心士气,就会选择夸大一下自己军队的人数。比如赤壁之战中曹操号称80万军队,但是实际人数有20万就已经不错了。所以说古代军队的人数情况往往会有着非常多的水分。而在夷陵之战中蜀汉死伤了5万人,可能就是蜀汉集团全部的精锐兵力。再加上当时蜀汉地区常年征战的缘故,使得该地区的人口出现了大量的锐减。

其实有很多的军队人数都有着虚报的情况,这并不是有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主要是为了在应对敌人的时候,能够壮大自己的声势。然后减弱敌人的声势,使得敌人听到自己军队人数的时候,能够不战自退。所以在古代经常会存在着虚报人数的情况,当然还有很多的军队是由于后勤供给非常的困难,所以大部分的士兵都是后勤供给人员。而实际作战的人数并没有太多。

由于夷陵之战的缘故使得蜀汉集团的实力大大的减弱,并且从此也没有了能和曹魏集团相抗衡的能力。并且蜀汉集团也丢失了荆州地区。所以也使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实施贯彻。如果选择从汉中出兵的话,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夷陵战争的失败也拖垮了蜀汉集团。

所以战争的失败也注定了蜀汉最后的命运,因为这场战争消耗了蜀汉集团全部的精锐力量。虽然在后期可能有一定的恢复,但是远远不能和夷陵之战以前相比。

回答2: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回答3:

因为在夷陵之战中,这5万人是他们的精兵强将,都是挑出来的精英,所以这些人战死以后就再没有任何兵力了,开始走了下坡路

回答4:

因为意林之战死了的5万人,是他们蜀国军队比较厉害的将士。

回答5:

因为人虽然死的少,但是却被烧掉了大部分粮草已经军械,这一点对与蜀国的打击才是巨大的,而且对于士气的打击也是不能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