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果树基肥的施用上除施肥时期不适宜外,还存在施肥开穴或开沟浅、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量多,微肥和有机肥料使用量不足等问题。例如:多数果农施肥沟或施肥穴仅仅开挖20~40厘米深,还有不少果农地面撒施肥料。这种做法,施入土壤中的大量肥料被杂草吸收,既造成肥料浪费,又诱发草害,果园杂草多,湿度高,病害严重。施肥浅会引根向上,把根系引向表层土壤,会降低果树的抗旱、耐涝、抗冻、耐低温性能。氮肥使用量多,微肥和磷钾肥不足,容易引起枝条旺长,并易诱发苦痘、缩果、红玉斑点、小叶、黄叶等生理性病害,使果实品质、耐贮运性能降低。
果树基肥应深施60~80厘米,在此范围内,越深效果越好。要结合施基肥清除土壤表层病菌、杂草及其种子,减少草害发生。方法如下:先把含有草种子、病菌、虫害的表层土刮聚成堆后开挖施肥穴,每年挖掘放射状施肥穴2个,穴深60~80厘米,肥穴前沿离树干30~50厘米,前宽30厘米左右,肥穴长100~120厘米,后宽80~90厘米。第一次南北向开挖,第二次东西向开挖,以后错开方向在肥穴旁边开挖,经过4~6年,将树盘土壤全部深翻改良,以后重新轮番开挖。
肥穴挖好后,先在肥穴外侧站放一个高与穴深等同、粗(直径)20厘米左右的草把,草把可用玉米秸、各种树条捆绑而成。施肥穴内站放草把可改善土壤深层透气状况,显著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促进根系向深层发展,利于提高根系活性和吸收能力。
穴内站放草把也为以后追肥创造了条件,追肥时可直接把肥料或粪稀从草把的空隙中随水冲下,施入根系最密集处,肥料当天即被根系吸收利用。既节省了追肥开穴用功,又使肥料快速发挥肥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草把站放好后,先把刮聚的表层土壤填入肥穴底部,然后把肥料和上层熟土掺混后填入穴内。肥土填至半穴时停止,保留深30厘米的空穴。留下的空穴既利于蓄积雨水,减少水分流失,又有利于果树根系向深层发展。以后果树落叶后结合清扫落叶连同剪下的枝条一并填入穴内,后覆土封闭严密。落叶和修剪下的枝条,所含的营养成分恰好适宜果树的需求,是果树的优良肥源。落叶和树枝作为肥料埋进土壤,既增加了肥源,节约了肥料投资,又能把树枝、落叶上的各种病菌埋藏于土壤中,使之隔绝空气,窒息死亡,达到清除病源的功效,减少果园病害发生。
采用此方法施基肥,2年之后,果树根系被引向深层土壤,全年管理当中不需灌溉,照样获取高产、优质、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