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港口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货类布局上,我国初步形成了围绕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物的专业化、高效运输系统。而从规划上讲,中国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等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
2007年全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52.8亿吨,增长14.8%;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1.12亿TEU,同比增长22%。截至2007年底,中国沿海港口共有生产用码头泊位4701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078个,营口、烟台进入亿吨港口,我国亿吨港口已扩大到十四个,成为全球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5年位于世界第一,上海港也连续4年夺得世界最大港口。
2008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41301万t,同比增长12.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578.16万TEU,同比增长13.4%。2008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7亿吨,同比增长2.8%。2008年,随着我国外贸高增长势头放缓,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自年初以来增速平稳下滑,特别是自2008年9月份以来增幅下降加快。2008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7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4%,增幅进一步下滑,为2008年最低水平。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我国仍有17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
自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以来,给我国港口运行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一方面我国要看到港口货物吞吐量和主要货种吞吐量增幅呈现不同程度回落的严峻形势,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所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
中国经济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政府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总体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2008年11月国家扩大内需的4万亿计划等,这些都为我国港口的运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我国港口码头业依然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