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将pH=5的盐酸10mL稀释到10000mL后,所得溶液的pH值是多少?
可看作是10mL盐酸与9990mL水混合而成。水量很多,不能忽略水电离出的H+,根据H+守恒:混合后H+的浓度为:c(H+)=(10*10-5+9990*10-7)/10000=1.099*10-7mol/L
所以,pH=7-lg1.099
例2
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应用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NH4Cl溶于水时电离出的NH4+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消耗了溶液中的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H+,建立新平衡时,c(H+)>c(OH-),从而使溶液显酸性。
[以 NaCl为例,说明强酸强碱盐能否水解。
[由于 NaCl电离出的 Na+和Cl- 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OH-或 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所以强酸强碱盐不能水解,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因此其溶液显中性。
[总结]各类盐水解的比较
盐类 实例 能否水解 引起水解的离子 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溶液的酸碱性
强碱弱酸盐 CH3COONa 能 弱酸阴离子 促进水的电离 碱性
强酸弱碱盐 NH4Cl 能 弱碱阳离子 促进水的电离 酸性
强酸强碱盐 NaCl 不能 无 无 中性
盐类水解的规律: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例3
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总结 盐类水解的规律: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弱酸或弱碱存在的时候才会有水解现象,有弱酸根存在,则弱酸根水解,有弱碱根存在则弱碱根水解,盐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要看是盐中的酸根强还是碱根强了,哪个强就显示哪个的性质。”
关于“水解”有一句口诀: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这里弱是指弱酸弱碱,酸(碱)性越弱水解程度越大,阴阳离子对应的酸碱,谁相对(是相对!)强,就显谁性。
不知道你的在那个阶段学习,如果是溶液的pH值的计算,推荐你去看看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