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生平简介以及成就

越快越好还有《咏柳》的诗意
2025-04-13 20:05:3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生平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开元十三年(725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天宝三年(744年),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家宅为道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皇帝诏令准许,赐鉴湖一曲。唐玄宗以御制诗赠之,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以侍读之归,追赠礼部尚书。

成就

贺知章诗歌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和表现 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情人性,写出了人类所共 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种情感,如《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继承和发扬了陈子昂标举“魏晋风骨”、追求“比兴寄托”和 高扬“人情人性”的精神,对由初唐李峤所倡导、躬行的咏物诗范式实即樊篱予以大胆的突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咏柳》。

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 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贺知章的诗歌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

《咏柳》诗意

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扩展资料

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贺知章的晚年

天宝三年(744年),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家宅为道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皇帝诏令准许,赐鉴湖一曲。唐玄宗以御制诗赠之,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以侍读之归,追赠礼部尚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贺知章

回答2: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文学成就

贺知章作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对唐诗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引作用,对盛唐诗歌创作实践也具有示范意义,并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贺知章诗歌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和表现 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情人性,写出了人类所共 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种情感,如《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继承和发扬了陈子昂标举“魏晋风骨”、追求“比兴寄托”和 高扬“人情人性”的精神,对由初唐李峤所倡导、躬行的咏物诗范式实即樊篱予以大胆的突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咏柳》。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 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贺知章的诗歌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

贺知章诗歌今存共十九题二十首,包括断句一则。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扩展资料:

《咏柳》文学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参考资料:咏柳 百度百科 贺知章 百度百科

回答3:

贺知章,659年生,744年逝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少以文词知名,因张说的推荐,为正殿书院修书,同撰《六典》、《文纂》。他性情旷达与李白诸人友善,被称为“饮中八仙”之一。贺知章的墨迹有《草书孝经》此卷在江户时代中期传至日本。其书飘逸多姿,正如《续书评》所说:“纵笔如飞,酌而不竭。”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⑵妆⑶成一树⑷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
二月⑺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回答4: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 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 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 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 《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 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 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 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 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 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 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 “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俄属惠文 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 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 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俄迁太子宾客、 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 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 “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俭, 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 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 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 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 乃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 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 终,年八十六。
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 士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 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常静默以 养闲,因谈谐而讽谏。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 克遂四明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 而长往。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 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 巨,湖州包融,俱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