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我阅读了一篇文章——《懂得感恩的我》,读完之后,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陈景文靠着做题赢得的奖票换取奖品,当他拿着奖票,走到讲台前面,面对满桌的益智玩具,他左看看,右看看,突然看到了一个叫“海王星”的模拟星球通关玩具,他拿在手上,左右拨弄,越来越爱不释手,就在他准备用奖票将它买下来时,不经意地发现讲台的角落里有一串手镯,那是一串十分精致的镯子。他猛然想起了去年妈妈陪自己去日本打比赛,不小心丢失了自己的手镯,那串是妈妈最喜欢的手镯,洗碗、洗衣服的时候都要把它摘下……想到这儿,陈景文不情愿地把海王星轻轻地放下了,拿起了那串镯子,径直走到教室后面,亲手将镯子给他妈妈戴上,并真诚地说了一句:“我爱您。”饱含了我们对母亲浓浓的爱意。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母亲对我们是无私的、是关心的、是呵护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为了我们日夜操劳,原来光滑细腻的手变得粗糙了,原本乌黑发亮的头发也有几根银丝了,我们怎能辜负他们,我们要学会报答,学会感恩,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母亲的哺育之恩,教育之恩,就像文章中的作者,不惜放弃自己心爱的物品,也要给妈妈一个手镯。
感恩母亲,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2、用感恩心做人,其实是不难理解的。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箴言;也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梨’的谚语。感恩之心应该是正常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所具有的平常之心。
读了曾精华、潘自红所编著的《用感恩心做人以责任心工作》这本书,使我深受启发。书中所讲述的做人、做事要知恩图报恩,工作要有责任心、责任感,是做人、工作的原则,也是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具有感恩之心的人,对父母、兄长、亲朋、老师、同事、领导、老板,以及社会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会心存感激。有了这份感激之情,会把它变为语言、财富和精神回报给有恩于自己的人。这是正常的因果关系。
具备了感恩之心的人,对工作应该是认真负责的。因为工作带给人收获,给生活带来富足,给人以满足感和成就感。工作干好以后还会给人带来光彩和荣耀,给人体面和尊严。通过工作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是有用的人。这也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梨的因果关系,应该说感恩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此书从正面上让人受益颇多,感慨良多。在感慨之余不禁让人想到当今的社会现象。的确,现在有好多的人不懂得感恩,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家庭和社会是主要原因。先说社会问题。一是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少数符合政策的才能生育两个孩子,这使得孩子变的异常娇贵。社会上为了孩子的口号更是不能让人轻松:“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孩子的确是社会的未来,但如此的重视无疑给孩子、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在不同程度上逐步扭曲了人们的思维。家庭中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特别是男孩子,更是娇贵的不得了,有放到手里怕丢了,放到嘴里怕化了。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也得想法给他去摘,没有告诉他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的,没有说不。家里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都给孩子留着,在这样长期潜移默化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变的自私自利、一切只想到自己。这绝对不能怪孩子,因为给他展示的东西都不完全是他自己选择的,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他的生活就是这样,周围的环境也是这样,他不知道得来得东西是不容易的,有的家庭是省吃俭用省下来给他的,他全然不知。孩子得到的东西很容易,不懂得感恩,认为一切都应该如此。你说他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幸福了,他会说以后的孩子比他还幸福。他根本不知道幸福生活怎么来。哪像我们那时侯老师讲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换来得,我们要怀念他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这样的教育之下,感恩的意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步逐步的形成了,我们自然而然地知道要感激先烈。其实,对于进入工作岗位还没有明确的感恩心的人,很有必要好好地读这本书提高一下。
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感恩”,培训机构也在大张旗鼓地讲感恩的话题。平心而论感恩之心应该人皆有之,就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样。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缺乏“感恩”之心呢?这同样是个社会教育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在孩提时代、学生时代讲,而不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再讲。我们的培训机构现在再讲感恩,再给他灌输感恩的知识只能是补课,而且是夹生饭,对他来说很难对接。而且是围绕着努力工作为了感恩老板提供的工作机会等。试想如果一个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人,又怎能让他感恩老板、社会呢!所以说感恩要从最基本的感恩父母抓起,同时也应该从共同感恩社会制度给老板们提供了发展空间,随之而来的才是我们就业的机会开始讲起,而不是感恩目前的一粥一饭。
今天尽管成人的感恩教育不能回到孩提时代,但可以在小的范围内形成一种感恩与责任的强化教育,形成一种感恩即可重用、感恩即可提升、感恩即可加薪的氛围。因为,只有懂得感恩又能付诸感恩行动的人,才是有责任心的人,只有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把工作干好,才能给企业创造财富,才能使企业稳定发展。
这写的是你自己的感受啊?别人怎么知道你看完咋想的呢?
这是锻炼你思考评价事物和写作表达能力,别人替你做的话,其实不是帮你,是在害你啊。会让你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其实不难啊,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呗,不一定非得高瞻远瞩看到什么深层的东西,关键要用文字清楚的表达你真实的感受。
首先写这次是谁的讲座,接着说内容,最后写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