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须弃袍【gē xū qì pào】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寒酸落魄【hán suān luò pò 】落魄:沮丧失意。形容不得志时穷困、狼狈颓丧的样子。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寒酸落魄的穷人去见他。须贾见他一寒如此送他绨袍,待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没有杀他。
金钗换酒【jīn chāi huàn jiǔ】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出处:唐·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落魄不羁【luò pò bù jī】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无拘无束的性格
出处:宋·刘斧《青琐高议·韩湘子》:“文公诸子皆力学,惟湘落魄不羁。”
鹑衣鹄面【chún yī hú miàn】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穷苦落魄之状。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
出处:清·黄景仁《尹六丈为我作云峰阁图歌以为赠》:“弄君笔头随意之丹青,使我鸠形鹄面生光莹。”
穷困颠倒
颠沛流离
心惊胆战
丧胆销魂
惊惶万状
穷困潦倒
〝穷困潦倒〞是一个汉语成语
读音:qióng kùn liáo dǎo
释义:意为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出处
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一部:"朱延年回到家里的态度和在福佑药房时完全两样,垂头丧气地坐在卧房的单人沙发里,摆着一张马脸,没有一丝笑容,像是穷困潦倒得再也扶持不起来的样子。"余秋雨《信客》: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困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本段示例
破了房县,又有一些~而没有出路的读书人参加了他的义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困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余秋雨《信客》第二段)
滇沛流离
是一个词语
拼音是diān pèi liú lí
意思是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diān pèi liú lí
解释:跌倒,比喻穷困
出处:《汉书·薛广德传》
颠沛流离 diān pèi liú lí
〖解释〗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出处〗《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示例〗我所感到悲哀的,是有几个同我来的学生,至今还找不到学校进,还在~。 ★鲁迅《而已集·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