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的山歌有什么特色?

我好喜欢梅州的山歌.
2025-04-02 06:45: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客家山歌源流 山歌,是民歌之一种。自古以来,民歌皆是一般民众之歌,是人民口头所创作,口头传唱,不断修改,流传于民间,故统称“民歌”。据史料记载,约始于先秦三代(夏商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即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删定的《诗经》,其中《十五国风》,便是民歌,但当时尚无“山歌”之称谓。至唐代始见其名。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中,已有“山歌猿独叫”、“岂无山歌与村笛”等句;李益诗中也有“山歌闻竹枝”等句。而梅州所传歌仙“刘三妹故事”亦发生在唐代神龙年间。两者相证,可知梅州“客家山歌”之盛行,正是其时。故“刘三妹与秀才对歌”之传说,至今不歇。 结合客家源流考证,客家先民自两晋由中原大量南迁,其先祖居地均在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正是“十五国风”流行的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客家山歌”的修辞手法,正是上承诗经之“十五国风”,以“赋、比、兴”为主并常用“重章叠句”,尤以“双关”见长,以抒情为主。只是由一首四句,每句四字,发展为每首四句每句七字;而修辞手法则至今不变。其特点亦是“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押韵上口”。“客家山歌”亦以抒情的情歌居多。1986年梅州搜集的近万首山歌中,情歌就约占80%。此亦是其上承“十五国风”,“以情歌为主”的见证。当然,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与当地土著相处,也会吸收各民族、民系民歌的优点。如,采用“双关”语手法,就与古代江南“吴歌”有相似之处。在山歌活动形式方面,也受南方少数民族对歌、斗歌形式的影响。 “客家山歌”,若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情歌”之外,尚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但唱腔曲调则因地因人不一,仅梅州山歌唱腔就有近百种,其它民间小调共有二百多种。从总体来看,都具有较浓郁的地方特色、客家风味。其艺术特点,一是歌词结构严谨;二是押韵要求较严格;三是歌词注意形象化;四是运用客家口语化;五是修辞手法多样化,常用赋、比、兴,重章叠句,尤以双关见长。 上述五个方面,就是客家山歌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艺术特色。因此,它能在我国民歌林中独树一帜,并流传至全国各地及海外客家聚居地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提倡鼓励,梅州客家山歌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由过去的偷偷地在山上唱,变为在大庭广众中公开唱;活动形式也由独唱、对唱,发展为公开“打擂台”;还由山歌发展为山歌剧,成为一种新的地方剧种。1983年中秋节,梅县地区在梅县举行全区山歌大赛,评选“山歌手”和“优秀山歌手”,并决定每年中秋节为“山歌节”。 客家山歌唱腔特色 客家山歌是梅州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中原音乐的韵致,又显露出岭南土著音乐的特色,大多比较高亢,节奏较自由,具有浓郁的山歌风味,颇富情趣。客家山歌丰富多彩,流行于我市各县,各县山歌唱腔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在一个县内的山歌中,又有几种不同腔调。山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山歌手,运用一个基本腔调,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唱出不同的感情,曲调也有所变化,即情即景,出口成歌,随编随唱,对答如流。下面介绍我市各县较有特色的山歌唱腔: 一、 梅县山歌:梅县山歌较有特色的是“松口山歌”。松口山歌曲调丰富多彩,腔板多种多样。 在男女对唱山歌中,一般唱完号子就转入柔润婉转的山歌正板。 二、 兴宁市山歌:兴宁市山歌中有罗岗山歌、石马山歌、水口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石马山歌《新绣荷包两面红》,风趣幽默,腔板羽调式,唱调特色明显。 三、 五华县山歌:五华县山歌中有华城山歌、水寨山歌、安流山歌、上山山歌、桥江山歌、长布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五华长布山歌《唱歌要上石马峰》,音域宽、松散结构,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 四、 蕉岭县山歌:蕉岭县山歌中有蕉城山歌、三断山刃山歌、新铺山歌、长潭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长潭山歌《长潭行出公王陂》,兼有湖南音调特色,比较抒情优美,多表达幽怨,将节奏压缩,又可表达欢快的情绪。 五、 大埔县山歌:大埔县山歌中有埔北山歌、三河山歌、茶阳山歌、西河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西河山歌《乌乌赤赤,还过甜》,比较优美抒情,落音在宫调式,音调较明亮、舒展。 六、 平远县山歌:平远县山歌中大柘山歌、上山刃山歌、和田山歌、坝头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上山刃山歌《上山刃唔得慢慢摇》,传达劳动情绪、风趣,有特色。 七、 丰顺县山歌:丰顺县山歌中有麻竹坜山歌、潘田山歌、汤坑山歌、丰良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丰顺县新山歌《心上没树变荒心》。徵调式,欢快、可塑性强,可通过移位,丰富音乐形象。 以上是简略介绍各县具有特色的山歌。客家山歌的调式主要是羽调式,大致分为:(1)沿江色彩区(包括梅县、兴宁、蕉岭以及大埔、丰顺沿梅江到韩江两岸地域);(2)兴平色彩区(包括兴宁、平远);(3)五华色彩区;(4)大埔色彩区。其次是徵调式丰顺色彩区和大埔色彩区。客家山歌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各有差异,边远地区或受邻省影响又形成各自风格特点的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