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八百里加急”这一说,这句话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所谓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急,能不能实现这样的速度?
在古代,最主要的交通设施就是驿站,它主要为古代官府传递文书,以及为传递军事情报的人提供食宿和换马的场所,同时还兼顾一部分的物流,和信息传递的作用。在唐朝时,邮政驿站分为三个途径陆驿、水驿、水路。唐朝时的驿站数量很多,从业人员遍布全国,大部分属于编内兵卒。
在不同朝代,驿站形式和名称并不一样,但它们都组织严密、等级分明。它们专门为封建君主服务,是皇帝能统治全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我们所说的八百里加急,是信息传递中级别最高的一个,要求送信的人员,通过驿站,以最快的速度,将指令送到到指定位置。即,八百里加急指的是运送级别,“八百里”也不是个固定的数值。
马这种动物虽说耐力很强,速度很快,但毕竟是动物,也会有疲倦的时候,所以就需要经常换马。古代几乎每隔二十里就会有一个驿站,也就是说送信的人员每隔二十里,就能换上一匹最快的骏马。
因此,这一路下来,送信的人,都在以最快的速度传达信息。据史书记载,这样的传递速度,最快可以达到每天八百里,因此确实可以达到一天八百里。但是,这种八百里加急的情况比较少见,除非是遇到了非常紧急的情况,才会使用。
能够做到。北周宣帝,亲自乘御驿马,日行 300 里。唐朝时候驿站全盛时期全国有将近两千,但是八百里加急基本上就是跑死马路累死人的状态,所以很少用。
应该是不能的,我们所说的八百里加急,是信息传递中级别最高的一个,要求送信的人员,尽快送到目的地,八百里加急指的是运送级别,“八百里”不是个固定的数值。
不能,这只是一种称呼,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唐玄宗是住在清华宫,距离是300多里。唐玄宗在得到消息,在六天之内,800里加急的快件,最少也要两天的时间才到。
能做到,有快件时,驿站会根据信件的紧要程度配备不同的人马,八百里加急属于特急件,会注上“马上飞递”几个大字并配上顶级的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