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杂交水稻,那必定会联想到袁隆平老爷爷,袁隆平老爷爷对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贡献都是极大的,正是因为有了他研究出的杂交水稻,才让得我们能够用百分之七左右的土地养活了接近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作为“杂交之父”,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科学研究与国家。毫无疑问,袁隆平老爷爷一生的成就与贡献值得所有人为之鼓掌,他是水稻专家,又是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那为何却不是中科院的院士呢?
事实上,并不是袁隆平老爷爷没有这个实力,也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进中科院,而是因为中科院有着制度规定,如果要成为中科院院士,其年龄需要65岁以下,而袁隆平老爷爷已经接近90岁的高龄,显然,他的年龄是不太符合的,当然,中科院评选院士也有特殊说明,如果有特殊特殊情况,可以由原先的6个院士进行提名,但不巧的是,如果要为他提名,就必须要有4个及其以上的同专业院士,由于袁隆平老爷爷的研究专业体系是属于较小的那种,因此找不出4个同专业的院士。
因为此原因,所以袁隆平老爷爷一直没有成为中科院院士,说句实话,即便成为中科院院士,也无非是一个名头而已,袁隆平老爷爷对此根本没有任何的兴趣,他的助理曾询问过他,是不是要将自己没有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件事写进自传中,他表示,不应该将这种小事写进去,更多的时间应当是留给科学研究的,只有将科学研究做成功,那才是最大的奖励与值得高兴的事。
毫不夸张的说,袁隆平老爷爷将自己的大半生光阴都用在了科研项目之上,正是因为他的研究成果,才为我们今天的吃饱穿暖奠定了基础,他的成就必将流传千古,至于是不是中科院院士,真的不重要。
因为中国科学院士下面没有中国农业,所以他就不是中国科学院士,他是中国工程院士。中国科学院士是科学领地的事业,他是农业事业。
袁老是工程院院士,而理科院士主要以基础科研为主 ,袁老的研究属于工学而不是理学,而且因为年纪原因无法入选,况且他老人家也不在意这个。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是以技术研究为主的,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一个重视实践,一个重视理论,但两者又息息相关,所以他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其下属部门没有农业学部,中国工程院下设农业学部,因而袁隆平不是中科院院士,而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美两国科学院的学科管理不一致,所以导致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