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堪称“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刘瑾(明朝)。(1451—1510),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从此改姓刘。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判以凌迟。
刘瑾(北宋)。(1023-1086年),字元忠,吉州(江西省吉安市)人。宋朝大臣,参知政事刘沆之子也。皇佑五年,中第进士,为馆阁校勘,迁集贤殿校理、睦州通判,为淮南转运副使,拜天章阁待制、知瀛州。元丰七年,为真定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兼知成德军府事。元祐元年,卒于任。
刘瑾(南北朝时期南朝宋)。(?-453年),字彦瑜,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南朝宋宗室,长沙成王刘义欣之子。承继父长沙王爵位,官至太子屯骑校尉。元嘉三十年(453年),为刘劭所杀。宋孝武帝刘骏即位后,追赠散骑常侍,谥号为悼。
三国时代的:诸葛瑾,周公瑾
周瑜 周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