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大器晚成的人物是谁呢?

2025-04-01 22:32:1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国历史上最大器又晚成的,当属乡村扛把子刘邦。

刘邦,前半辈子挺坎坷的。如果他来讲故事,估计能做《中国好声音》的颁奖词。

18岁时,他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一路风尘、一路汗水,来到了魏国的首都——大梁城。

他来这里,是想投奔信陵君魏无忌的。

可残酷的现实,对他造成了成吨的伤害。信陵君早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为了填饱肚子、也为了自己飘渺的情怀,他来到了外黄,投奔了信陵君之前的门客——张耳。

见识了世面,还是得回到故乡。可是离家多年,早已物是人非。当年的沛县,如今早已成为秦国的领土。当年的习俗,统统都要废除。

人活着,要适应时代。

    这时候的刘邦,内心是十分苦闷的。

少年时的理想,是做一名游侠。

可如今偏偏被困在十里乡村之间,每天所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琐事。张家被偷了,他得去抓贼;李家闹离婚,他得去劝和;王家有亲戚来串门,他得去清点人口。

年少的热血,被他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刘邦在工作之余,还是会做着那个美好的梦。

可梦终究会醒来。

两眼一睁,发现现实的不如意,他也会借酒浇愁。他经常去武负的酒店里喝酒,由于身上钱不多,只能赊账。

神奇的是,刘邦从来不用还钱。因为只要他去喝酒,酒店里的客人就多好几倍,老板娘就把多赚的利润,当作刘邦的酒钱。

在无数个夜晚,刘邦眯着朦胧的醉眼,却是那么的清亮。对自身命运的不甘、前途的憧憬,他始终没有放弃追寻。

当看到秦始皇出巡的车队时,这个胸怀梦想的中年男人,终于激发了内心的豪情:“大丈夫,就该过这样的人生(大丈夫当如是也)。”

有的人,不羡慕金钱、不爱好名声、不稀罕权利,他的情怀、豪情只属于这片江山。

见识过大城市,还是得回到自己的农村。

虽然身处泥潭,他还经常的45度角仰望星空,偶尔留下清亮的泪水:“也许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吧,什么理想、什么豪情,统统是狗屁。忘了吧。”

当你渴望拥有什么的时候,你偏偏得不到;

当你要放弃的时候,它却犯贱一般,来到你身边求收留。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作非为、山东六国的贵族蠢蠢欲动,人心思变。

一个改天换地的大时代即将到来,刘邦莽莽撞撞的闯了进去。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一声怒吼,彻底震动了天下的人心。

因为押送徭役的时候,逃亡的人太多,刘邦也只好带着剩下的人逃亡到芒砀山。虽说人不多,也是一支生力军。蚊子肉也是肉啊。

沛县的县令也想在这个大乱世中,捞一票大的。

于是派萧何、曹参联系刘邦,希望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可他是个没担当的家伙,刘邦还在路上,他就反悔了。

你说来就来、你说走就走,玩我呢?

刘邦带着自己的小分队,与沛县的父老乡亲里应外合,拿下县城。因为见过世面、能团结众人、手下兄弟多,沛县父老推举刘邦为沛公。

这时候的刘邦,已经48岁了。

以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3年后,51岁的刘邦成为汉王;再过4年,56岁的刘邦成为天下的主人——大汉帝国皇帝。

这个年龄,在我们现在看来稀疏平常的很。但是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老年人了。

秦始皇50岁去世;汉文帝47岁去世;汉景帝48岁去世;

作为皇帝,他们享受着这个世界最好的美食、医疗、住房,还是在50岁左右去世。说明在那个年代的人,基本只能活到这个年龄。

刘邦在同龄人陆续去世的年龄,才开始追逐一生的梦想,并且用了七年的时间成为天下说了算的那个人。

如果是你,能够一辈子对未来充满向往吗?

能够一辈子保持少年时的梦想吗?

能够一辈子为了可能会到来的机会而努力吗?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三点,即便成不了刘邦,也能实现一个小目标。

你说呢?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