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许多地区的中学,都有不同民族的同学在一个班级共同学习。搞好不同民族同学之间的交往,不仅有利于同学们生活和学习,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所以,不同民族同学之间的交往意义重大。不同民族同学之间的交往应以团结友好为原则,以尊重关心为前提,以互相学习共同促进为目的。具体说来,不同民族的同学之间交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主动热情
一般说来,不同民族的同学由于从小生活在不同的民族环境中,生活习惯、学习条件都不同。因此,刚开始交往接触时可能有些陌生。那么,不同民族的同学之间的交往更要注意主动热情。见面要主动打招呼,有同学在生活上、学习上发生了困难,要主动热忱地帮助解决;有同学思想上有苦闷忧愁,要热情劝慰。班级的集体活动,也应组织各民族的同学参与,让他们发挥其特长。不能只在自己民族的同学中间交往,而冷落了其他民族的同学,更不可看不起或者冷嘲热讽、以至伤害其他民族同学的自尊心。
二、尊重民族习惯
我国少数民族数量较多,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习惯和风俗。就节日来说,藏族有藏历年,傣族有泼水节,回族有古尔邦节。在饮食服饰、生活习惯方面也有不少差异。在各民族成员的性格脾气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别。因此,与不同民族的同学交往时,要注意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要强求一律,更不要对其他民族风俗礼仪嘲笑挖苦。在同学所属民族的节日时,要向同学表示诚恳的祝愿。有可能的话,可以开展一个班级活动以示庆祝。
三、互相学习交流
民族不分大小,都各有其长处和特点,因此,同其他民族的同学交往,应主动谦虚地学习不同民族同学的优点长处。当其他民族的同学向自己请教时,应该充满热情、毫无保留地辅导帮助。而绝不应该自以为是,看不起其他民族的同学。只有这样,各民族同学才能更好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四、互相帮助照顾
不同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和生活,要注意互相帮助和照顾,其他民族的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要主动关心帮助,如成立学习上的互助小组,经常交流学习体会心得等。在生活上,也应尽力照顾,如各民族的同学饮食习惯有所不同,我们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关心照料其他民族的同学。有些学习上生活上的具体问题,也可提醒班主任老师多关心帮助,不可不闻不问,视如路人。
总之,只要不同民族的同学都互相尊重、关心和帮助,那么一个班级中不同民族同学的关系就会融洽友好,全体学生就会亲如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