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的由来:相传当年唐太宗爱妃曹妃随军东征病殁,之后曹妃化作海神娘娘保佑着出海的人们免受风浪的吞噬,曹妃甸因此而得名。
原本这个小岛无名。唐朝初年,唐王李世民跨海征东,得胜还朝。唐王下令船只沿海岸浅水而行,尽情玩乐。
随军东征的有个妃子叫曹娴,姿容秀丽,不但能歌善舞,而且会吟诗作画。她见唐王几年鞍马劳顿,今又要度海西归,就百般体贴唐王。离开高丽后,一路上伴着唐王赋诗、对弈,早晚侍侯,唐工非常宠幸她。由于曹妃体质虚弱,船行至滦南县海域,竟身染重病。经随军太医调治,仍呕吐不止。船行经这个小岛唐王命龙舟拢岸,扶曹妃上岛治疗。曹妃病情日趋严重,后竟死在岛上,李世民痛失爱妃,遂下旨在岛上建三层大甸,塑曹妃像,赐名曹妃殿。从此,渔民海客四时香火不断,小岛得名曹妃甸。
曹妃甸区是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位于北纬39°07′43″-39°27′23″,东经118°12′12″-118°43′16″,地处唐山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原名唐海县,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辐射华北、西北、东北,面向东北亚和全世界,是连接东北亚的桥头堡,是唐山市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河北省国家级沿海战略的核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曹妃甸区总面积1943.72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5个镇,以及曹妃甸工业区、唐山湾生态城,人口29.79万人(2016年底)。境内有曹妃甸湿地公园、曹妃甸龙岛旅游区、青龙湖度假区等景点,曾获得“2011-2015年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等称号。
随着曹妃甸建设的不断升温,曹妃甸倍受国人关注,曹妃甸的传说也便成了冀东(尤其是唐山)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曹妃甸的传说其实很简单:唐太宗跨海东征高丽,带一爱妃姓曹名娴儿,因遇狂风巨浪,战船漂流到一 个小岛,岛本无名。曹妃在岛上身染重病,为叫曹妃养病,唐太宗令三军岛上休整,待曹妃病愈后启程,不料曹妃的病越来越重,几天后不幸病殁,唐太宗非常悲痛,为怀念曹妃,唐太宗东征凯旋后,在此建一大殿(庙宇),塑其金身,因此,小岛就叫曹妃殿(甸)。曹娴儿原籍有说是山东的,有说是沧州的,有说是滦南的,究竟是那里的,无从查考,也无须查考。
唐太宗为甚么如此珍爱曹妃:一说是因为她容貌娇美,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海上航行陪伴唐太宗消遣取乐;一说是因她聪慧睿智,多谋善策胜过须眉。风浪中运粮船沉没, 军中缺水断粮,曹妃向唐太宗献策,用船上帷幕割成鱼网,捕捞鱼虾,解决了三军断炊问题。其实,这两种原因都站不住脚——唐太宗跨海东征,这是当时的历史使命,为了一个妃子,耽误东征的航程,这与他“听惑不断,从善如流”的一代明君不符;缺水断粮,以鱼代食,违背常理。千里迢迢的水路,边航行边捕鱼吗?那哪年哪月能到达边陲?再者说淡水是怎么解决的?
查阅《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确有唐太宗跨海东征的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跨海御驾亲征高丽,但是大败而归。二十三年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由李继,薛仁贵再次跨海东征,凯旋而归。唐太宗东征是历史上的重大举动,果真带一曹妃,曹妃又有不同凡响的作为,著史之人决不会一字不提。
那么,曹妃的传说是怎么来的呢?
笔者推测:无论什么原因,唐军东征的确滞留过小岛,小岛距滦州(今滦南县)的柏各庄,蚕沙口,柳赞等渔村不过二十海里,东征大军,艋艟云集,浩浩荡荡,渔民出海捕鱼,不会没有察觉,某些渔民跟军卒也肯定有过接触,甚至也望见了岛上的随军家属,或者是衣着华丽的女倌;有的军卒也可能因事登岸进过渔村,说过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这样,以误传误,以讹传讹,唐太宗携曹妃驻扎小岛的消息就不翼而飞了。
曹妃甸的地理位置和地貌水文独特,是天下少有的无需人工开挖的天然良港。这里的海水不淤不冻,而且海产丰富,岛上又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淡水井 ,再加上传说唐太宗东征曾驻扎在这小岛,这些,都给小岛蒙上的一层神秘的面纱。
古滦州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 ,于是,便有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合理虚构,艺术加工,编造(创作)了民间口头文学——曹妃甸的传说故事,这故事美丽而神奇,引人入胜。起初只是唐太宗与曹妃小岛上的故事,后来竟演绎到曹妃死后成神,常常出没在海上救难,为迷路的渔民指航,为患病的渔民驱瘟祛病。
传说毕竟是传说 ,它表达了广大渔民的朴实感情和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