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经历了唐睿宗、武则天、唐中宗、唐殇帝等多个时代,见惯了皇宫的流血和政变,唐玄宗登基后,他的第一任太子李瑛又涉及“谋反”,被唐玄宗赐死。最后选择了第三子李亨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李亨作为太子期间,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相继当权,处处打压和太子。唐玄宗明知道宰相和太子水火不容,还听之任之。其根本原因是,唐玄宗的人生经历告诉自己:太子这个职位,是最不可信任。因此处处对太子设防,借着宰相之手,来削弱太子。太子李亨,在安史之乱前过的是父亲不信任、宰相冷眼相看的日子。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南逃,马嵬坡兵变爆发,杨国忠和杨贵妃先后被杀,唐玄宗大权旁落,太子李亨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路北上抗敌,而唐玄宗则退到成都。此后,唐玄宗在成都相继听到了两个消息:
第一,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九日,李亨在灵武称帝,将父亲唐玄宗尊为太上皇。并且派使者到四川通知唐玄宗。注意,是通知,不是请示。
第二,当年九月,李亨率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收复长安和洛阳,大唐危局得以挽救。第二年,安禄山被杀,叛军形式急转直下,唐肃宗李亨派人前往成都,迎接唐玄宗返回长安。唐玄宗在从长安逃往成都的路上,受尽磨难,终于有机会可以回到长安。然而,他并不想回去,因为他知道,他虽然是太上皇,但他的境遇已经非常尴尬,他唯一的追求,是怎样活下去。 父亲回长安,唐肃宗李亨自然是要迎接的。
唐玄宗带着600名禁军,一路风尘仆仆,赶往长安,经过扶风(属宝鸡)时,唐肃宗派遣的3000名护卫军前来“迎接”太上皇。护卫军一到,二话不说,立即将唐玄宗600禁军的武器全部下掉,并且宣布唐玄宗的禁军解散,接下来由新来的3000护卫军负责“保护”唐玄宗。就这样,唐玄宗失去了最后一批亲兵,成为“光杆司令”。
紧接着,唐玄宗被3000名护卫军押送(不,应该是保护)到咸阳,唐肃宗亲自带领百官来接父亲。在众人面前,唐肃宗把礼节做的滴水不漏,不仅提前一天在咸阳等候,而且见到唐玄宗后,肃宗下马、行礼、跪拜无一错处。更为尴尬的是,唐肃宗见到唐玄宗时,主动将自己身上的黄色龙袍脱掉,换了一件象征大臣的紫袍。把龙袍呈给唐玄宗,示意:我还是你的太子,你继续当皇帝吧。
唐玄宗毕竟当了45年的皇帝,这点事情还是能看的明白的,他不敢接龙袍,他立即痛哭流涕,将龙袍披在儿子唐肃宗身上。这一下,唐肃宗安心了,群臣安心了,唐玄宗身后的3000护卫军也安心了。要不然,接下来难免父子翻脸,宗室流血。唐玄宗回到长安后,他的日常行为在唐肃宗的严格监控下。唐玄宗只身一人,再也不是当年的繁华天子,郁郁寡欢,5年后,唐玄宗病逝。
唐朝自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唐朝就开创了非常著名的贞观之治,几代皇帝都非常贤明。唐玄宗也是不负众望,在大臣姚崇宋璟等贤相的辅佐之下,使唐朝繁荣达到鼎盛之期,这就是所谓的开元盛世。
唐玄宗励精图治,可在晚年期间似乎是放松了懈怠,听信小人杨国忠的谗言所以出现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场战役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和杨贵妃业绩杨国忠被困在马嵬坡下,这里就被称作马嵬事变,唐玄宗一生中最爱的宠妃杨贵妃就是在这里被逼自杀身亡的。唐玄宗自此逃脱之后跑到了蜀地,兢兢战战的过着小心翼翼的日子,在公元756年的时候,唐玄宗被告知他的儿子李亨已经称帝了,从此唐肃帝登上历史舞台。
唐玄宗内心是恐慌且害怕的,但他无兵无卒,只得静待形式变化走向。公元前756年的9月份李亨率领大将收复了长安和洛阳等地,安禄山被杀死后,唐肃帝派人接回了唐玄宗,场面搞得很隆重,礼仪等各方面全都特别合乎规矩,还准备了黄袍,表面意思就是让唐玄宗回来继续称帝。可唐玄宗真的能面不改色的穿上黄袍继续当他的皇帝吗?当然不能,唐玄宗何等精明,他知道穿上必死无疑,不穿还会有活命的机会,于是就婉言相拒,告知李亨,他年事已高,准备享天伦之乐,李亨听后镇定自若直接将唐玄宗拜为太上皇。
唐玄宗做太上皇就真的享天伦之乐了吗?其实不然,唐玄宗做太上皇基本上是被监禁起来了的,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人记录,所以他的日子过的小心翼翼,郁郁寡欢,再加上他非常思念杨贵妃,五年之后唐玄宗就逝世了。唐玄宗在中年和老年时期是两种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也许就是因为年老之后耳根子软容易被奸臣所迷惑,导致他最后也没能安享晚年。
因为唐玄宗和太子李亨之间已经不再是正常的父子关系,因为唐玄宗在位时候对待太子根本就没有怎么上心,面对宰相和杨国忠打压太子也聪耳不闻,明明知道他们之间不合,但也没有出口相劝过,因为在唐玄宗的思想观念里,太子是不能信任的,甚至还处处都对太子李亨防备着,明处暗处都在削弱太子李亨的势力,所以面对这些,太子李亨都记在了心里。
其实一开始立下的太子是李瑛,但是由于他涉及谋反的事情,唐玄宗便把他给赐死了,随后便立下了李亨为太子,面对李亨,唐玄宗始终都没有上心过,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国忠和杨贵妃都被杀死,唐玄宗便开始逃跑,这个时候唐玄宗的大势已去,太子李亨开始掌权,他带兵上阵,打败敌人之后在灵武称帝。
当时的唐玄宗逃跑到了成都,也知道了李亨称帝的事情,在杀死安禄山之后,李亨便派人把唐玄宗从成都接回来,其实这个时候唐玄宗已经明白自己再回去也没有了价值,虽然说他是太上皇,但处境也是非常的尴尬。
在见到唐玄宗的时候,李亨出来迎接,当时唐玄宗身边还带了六百名的禁军,但是没有想到李亨居然带了三千名护卫军出来直接把六百名禁军的武器卸掉,还当场宣布了禁军从此解散,李亨接到唐玄宗的时候,把自己身上穿着的龙袍脱掉呈给唐玄宗,其实唐玄宗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大局已经不在,所以他把龙袍还披在了李亨身上,之后当场开始哭起来,这下李亨放心了,唐玄宗也被李亨给监控了起来,回到长安五年之后因病去世。
唐朝是一个灿烂繁荣的朝代,自唐朝建立起到唐玄宗时期,已经经历了五朝的君主了,五朝的君主,百年的历史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也经历了多次非正常的政权更迭,自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后,唐朝政治趋于稳定,他晚年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让世人皆知,但是大概是大唐的繁华,让唐玄宗迷失了。
晚年的他也经历了王朝的乱象,一场安史之乱让他和他心爱的贵妃天人永别,而且当时的他大权旁落,如何在儿子的手里生存才是他现在要考虑的事,不得不说是造化弄人啊。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经历了很多的时代,见惯了皇宫的流血和政变,所以他成为君主之后,虽然设立了太子,但是并没有放松对太子的提防。
他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都在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他,太子这个职位,是最不可信任。因此虽然太子是他的亲儿子,但是他也处处对太子设防,而且借着宰相之手,来削弱太子,当时的太子李亨被处处压制。但是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大权旁落,太子李亨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路北上抗敌,而唐玄宗则退到成都。
天宝十五年七月九日,李亨在灵武称帝,将父亲唐玄宗尊为太上皇,后来李亨率领众人收复长安和洛阳,大唐危局得以挽救。第二年,唐肃宗李亨派人前往成都,迎接唐玄宗返回长安,这时候唐太宗的位置无疑是尴尬的,他虽然成了太上皇,但是这并不保险,但是最后他还是回去了。唐玄宗回长安,唐肃宗李亨迎接父亲,在众人面前,李亨主动将自己身上的黄色龙袍脱掉,把龙袍呈给唐玄宗,但是这样的情况下,已经成了“孤家寡人”的唐玄宗怎么可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所以他不敢接龙袍,而是直接将龙袍披在儿子唐肃宗身上。
唐肃宗当时迎接唐玄宗回长安,将护送唐玄宗的六百精兵,全部缴械,就地解散,当时唐玄宗心里面也是知道,儿子真是怕他失去到手的权力,非常明白儿子给这个的下马威。而唐肃宗李亨的目的就是这样,为了保住手上的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