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AS10“北方”反坦克导弹由哪些结构组成?

2025-03-29 13:08:0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该弹采用无尾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方案,4片大展弦比、切梢三角形弹翼位于弹体中后部,且有较小的倾斜安装角,使导弹飞行中低速旋转稳定。每片弹翼后缘靠近翼根处装有1个活动式空气扰流片,飞行中由舵机控制扰流片运动,提供气动控制力。弹头呈半球形,弹体呈短而粗的圆柱形,长细比5.212,分为前后对接的2个舱段:前舱段为战斗部舱,后舱段为运载器,通常战斗部与运载器分开运输、贮存。

战斗部舱装有锥孔装药战斗部和触发引信。该战斗部系早期破甲战斗部,结构设计上未充分利用弹径大的优点,战斗部药柱及药型罩的直径小,尽管药型罩锥角小于60度,但其药柱结构设计较落后,没有采用镉板,且药柱底部直径小,装药为普通炸药。因此,战斗部的破甲威力较小。战斗部底部装触发引信,配有保险执行机构,采用续航发动机燃烧室产生的燃气压力控制保险机构,防止早炸。

运载器舱外装4片弹翼,内装发动机和制导控制组件。弹体采用整体结构,铝合金壳体。弹翼采用木质板材制成,表面包有一层铝合金蒙皮。动力装置为2台串联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均采用双基推进剂。起飞发动机装药重1.5千克,在0.5秒内导弹速度达到78~80米/秒。续航发动机在保持该速度的基础上略有加速,直至命中目标,飞行时间17~20秒,作战使用温度范围为-35℃~+50℃。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的喷管同轴线套装,因续航发动机喷管小,安装在中央,起飞发动机喷管在外部。起飞发动机燃烧结束时,通过串联燃烧室中间底部上的通孔输入火焰,使续航发动机点火工作。

该弹采用目视瞄准跟踪、手动操纵、三点导引、导线传输指令制导,其制导控制组件包括指令接收变换器、陀螺仪、电磁舵机、控制导线及线管。陀螺仪在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0.1秒内启动完毕并达到额定转速,提供基准信号与俯仰和偏航稳定信号。

在导弹飞行过程中,经过滑环和电刷将信号传给带动扰流片运动的舵机电磁线圈,分别控制扰流片运动,使之产生相应的俯仰与偏航控制力。扰流片以12Hz的频率振动,交替伸出弹翼蒙皮表面。扰流片运动范围为±180度。弹体后部装有曳光管,保证在能见度差的条件下可靠地跟踪导弹。弹上电源采用干电池组,使用之前装入弹体。

作为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其主要缺点是飞行速度低、破甲威力小,在实战中也暴露出命中概率低、操作使用困难等缺点,促使主承包商加速改进发展其替代产品:SS11/AS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