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虾米不算海鲜,是海味。
海鲜(Seafood),又称海产食物,是指利用海洋动物作成的料理,包括了鱼类、虾类、贝类这些等等。虽然海带这类海洋生物也常是被料理成食物,但是海鲜主要还是针对动物制成的料理为主。狭义上,只有新鲜的海产食物才能称为海鲜,海鲜的分类有:活海鲜、冷冻海鲜。
经干燥脱水处理的海产食物则称为海味。
看看这个你就明白了:
对虾。对虾学名叫中国对虾或东方对虾,因其单体个头比较大,历史上渔民常以"对"来计算捕获量和市场交易,故称对虾。郝懿行在《海错》中载:"海中有虾,长尺许,大如小儿臂,渔者网得之,两两而合,晒干或腌渍,称之谓对虾"。对虾是一年生大型暖水性洄游虾,其雄虾称黄虾,平均体长15.5厘米,重30-40克;雌虾称青虾,平均体长19.0厘米,重75-85克。对虾在黄海中部越冬,每年3月北上洄游,清明前后,开始进入威海近海的乳山渔场、石岛渔场、和烟威渔场,也有的北上至辽东半岛东岸及鸭绿江口。成虾产卵后大部分死亡,幼虾长至8厘米左右时,开始向渤海中部和黄海北部移动。威海捕捞海虾分春秋两季,春汛20天左右,秋汛一个多月。人工养殖的对虾,一年四季有鲜货上市。对虾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营养极为丰富。每100克鲜对虾肉质中,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钙35毫克,磷150毫克,还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维生素,是我国著名的海产珍品。鲜活的对虾青中衬碧,玲珑剔透;加工熟后的对虾通体橙红,如珊瑚雕就,观之悦目,食之爽口。
鹰爪虾。鹰爪虾较粗短,甲壳较厚,呈红黄色,身体弯曲时形似鹰爪,故名鹰爪虾,当地渔民有时也称其为红虾、厚皮虾。鹰爪虾体长一般在6-10厘米左右,每年3月下旬从威海石岛东南的外海越冬场向山东半岛沿岸海湾做生殖洄游。因其属一年多次产排虾类,产卵期长,对水温和盐度适应性强,所以保持了资源的相对稳定性。鹰爪虾喜欢栖息于砂泥海底,白天钻入砂泥内,夜间则在水中游动,渔民利用它这一习性特点,夜间用拖网捕捞。鹰爪虾属中型经济食用虾,鲜食可油炸、清蒸,溜虾仁,干制则是加工海米的上等原料。著名的"秦米"、"姚米"、"龙须金钓"等名牌海米,都是用鹰爪虾晒制的。
毛虾。毛虾学名中国毛虾。此虾皮薄体扁,体长2.5-4厘米,额角短小,侧面略呈三角形,前三对足呈微小钳状,后两对则完全退化。毛虾生命周期短,但繁殖能力强,一年能繁殖两代,从而保持种群量相对稳定。毛虾游泳能力极差,不能做长距离洄游,一般在当地水深处越冬,来年2月底3月初开始向近岸游动,捕捞季节在立秋至处暑间为最佳。
毛虾因壳薄体小肉嫩,适于加工成虾皮和虾酱。每100克毛虾含蛋白质含量达39.3克,脂肪含量3克,并富含钙、磷等矿物质,儿童食之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发育生长,老人食用也有良好的补钙及保健作用。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寨虾",就是用中国毛虾加工而成的,因其产量极低,故而十分珍贵。
脊尾白虾。脊尾白虾也叫白虾、五须虾、青虾、属长臂虾科。脊尾白虾体长5-9厘米,基部1/3处具鸡冠状隆起,尾节末端尖细,呈刺状,身体透明,微带蓝色或红色小斑点,死后呈白色。脊尾白虾的野生种群存量,仅次于对虾和毛虾,列第3位,每年4-10月间均可捕获。除鲜用外,脊尾白虾还可以加工成海米,因其晒制后呈金黄色,故有"金钩虾米"之称。其卵可制成虾籽,也是上乘的海鲜干品。
叫海货,不叫海鲜!
算海鲜,它是属于干海鲜。
算啊,是海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