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

2025-03-23 23:30:0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明朝初期曾设置过丞相(宰相)职位,有三人担任过丞相(宰相)职位,第一任是李善长,第二任是汪广洋,第三任是胡惟庸.
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先后处死.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等于兼任宰相,把君主独断专行扩大到了顶峰.宰相制的废除,实际上是为了加强皇权,使皇帝可以独断专行.后期,内阁制度逐渐形成,内阁拥有“票拟”之权,内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但和以往宰相不同,在制度上始终没有监督六部、百司执行皇帝诏令之权.

回答2:

控制臣权啊

回答3:

自己好管理 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