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诗》作者 当代诗人赵同堂,该诗以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爱文化。作品描摹细腻,声情并茂,古韵悠长,感人至深。
一、孝感动天
父娶后妈又生弟,多次害舜出歹意。
修仓抽梯放火焚,手持斗笠跳下去。
掘井填土盾地逃,仍敬父母慈爱弟。
孝行感动苍天心,鸟代锄草象耕地。
尧帝知舜性至孝,处理政事有能力。
将俩女儿嫁与他,继承大位称舜帝。
释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亲尝汤药
从小奉孝汉文帝,倾心侍母重情义。
老妈卧床病三年,衣不解带榻前祭。
治疗疾病汤药苦,亲口尝罢喂下去。
通宵达旦陪身边,母康儿累倒在地。
仁孝感动天下人,注重德治兴礼序。
治国有方开盛世,文景之治史书记。
释义: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三、啮指痛心
曾参家贫打山柴,忽然有客进家宅。
母咬手指儿心痛,心灵感应娘唤孩。
速返家中问缘故,盼儿陪客快回来。
世称曾子孝著称,儒家尊他宗圣台。
释义: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四、百里负米
仲由家计甚艰辛,一日三餐野菜吞。
百里负米历寒暑,侍奉父母倍精心。
父母去世高官作,生活优裕思双尊。
孔子赞其孝父母,生时尽力死念恩。
释义: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五、芦衣顺母
生母早死父续妻,继母虐待弟弟欺。
冬天小弟棉装暖,闵损身着芦花衣。
父亲鞭斥芦花飞,方知儿苦欲休妻。
孝儿跪求饶继母,后娘变成亲妈咪。
释义: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冷打颤,将绳子掉在地上,遭到父亲的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家要休妻。闵损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六、鹿乳奉亲
父母年迈视力昏,需饮鹿乳治眼瘟。
身披鹿皮深山进,挤鹿乳汁奉双亲。
猎人搭弓欲射鹿,掀起鹿皮现真身。
实言供奉父母事,郯子孝顺赠乳珍。
释义: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七、戏彩娱亲
孝顺父母美味烧,年过七十不言高。
身穿五彩老莱子,拨浪鼓儿孩般敲。
送水进屋摔跟头,躺地大哭装撒娇。
只怕双亲太伤心,博得父母乐陶陶。
释义: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不小心摔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装作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八、卖身葬父
董永卖身葬父难,槐荫树下遇奇缘。
自言无家七仙女,结为夫妇天成全。
一月织出三百锦,抵债赎身钱还完。
千古绝唱天仙配,同甘共苦世人传。
释义: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九、刻木事亲
幼丧父母雕木像,三餐敬拜日焚香。
凡事均和像商议,出告归省禀安康。
妻子好奇针刺指,木像居然淌血浆。
丁兰得知休妻室,只缘木像泪汪汪。
释义: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十、行佣供母
母子相依父早亡,战乱不断盗贼狂。
江革背母去逃难,几遇匪盗表衷肠。
哭告老母已年迈,杀吾何人奉高堂。
孝心感动劫道人,化险为夷得逃亡。
背井离乡到异地,衣不蔽体腹无粮。
赤脚打工做雇佣,省吃俭用孝养娘。
慈母生活必需品,竭尽全力备端详。
孝行楷模人称颂,行佣供母天下扬。
释义:
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十一、怀橘遗亲
六岁随父到九江,袁术招待橘子香。
陆绩怀中藏两个,临行橘落地当央。
作客藏橘为何意?拿给母尝借借光。
小小年纪知孝母,难能可贵应表彰。
释义:
陆绩,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十二、埋儿奉母
郭巨原本家室旺,家产给弟养母忙。
家境逐渐贫困后,妻生男孩又临床。
养孩必然难养母,遂和妻子细协商。
儿子可以还再有,母亲谢世无高堂。
不如埋掉亲生子,节省粮食光养娘。
挖坑入地二尺处,一坛金子耀眼黄。
上书天赐郭巨物,官不得取民不藏。
夫妻得金孝敬母,并得以兼养儿郎。
释义:
郭巨,东汉隆虑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三、扇枕温衾
母亡黄香才九岁,精心侍父孝之最,
夏热扇席让父寝,冬寒以身温热被。
水灾倾尽济灾民,时任魏郡太守位。
天下无双众称誉,江夏黄香耳欲聩。
释义: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十四、拾葚异器
蔡顺少年父故去,事母甚孝感天地。
王莽之乱遇饥荒,采拾桑葚装异器。
黑色桑葚供老母,红色桑葚己食替。
赤眉军士赠牛米,供奉母亲示敬意。
释义:
蔡顺,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十五、涌泉跃鲤
姜诗娶妻本性庞,孝敬婆婆里外忙。
婆婆爱喝长江水,六七里遥江边扛。
婆婆嗜鱼经常做,独自不食请邻娘。
庞氏取水偶归晚,疑妻怠母逐出房。
寄居邻家勤纺布,积蓄送给婆婆藏。
婆母得知被逐事,令儿请妻回厅堂。
院中涌泉喷出水,味同长江灌水囊。
每日跃出两条鲤,供奉婆婆喜洋洋。
释义: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十六、闻雷泣墓
母亲在世怕雷声,谢世埋葬山林中。
每当风雨雷声作,即刻奔向母坟茔。
伤心跪拜多安慰,王裒在此母莫惊。
教书读到蓼莪篇,思念双亲泣捶胸。
释义: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每当风雨天,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十七、乳姑不怠
崔山南家曾祖娘,年高没齿不进粮。
祖母乳汁养婆母,梳头盥洗扶上堂。
婆婆不食米粒饭,数年康复体格强。
儿媳恩情如何报,孙媳孝顺是报偿。
释义: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八、卧冰求鲤
王祥生母早年亡,继母又生小儿郎。
后母生病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尝。
天寒要吃鲜活鱼,脱衣卧冰暖化凉。
冰下跃出两条鲤,回家孝敬继母娘。
食后体健疾病愈,弟弟目睹记心房。
继母谢世皆悲痛,以礼安葬跪灵堂。
长兄对弟十分爱,弟盼兄长更吉祥。
居处称作孝悌里,兄友弟恭远近扬。
释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十九、恣蚊饱血
母亲早逝吴猛小,与父相依侍奉老。
家贫无钱买蚊帐,夏夜蚊虫常叮咬。
为让父亲睡安稳,赤身裸体到拂晓。
希望蚊子血喝饱,勿叮父亲觉睡好。
释义: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十、扼虎救父
女子杨香十四多,随父下田去收割。
忽然蹿出一只虎,扑到身边将父拖。
一心只想父安危,跳上虎身卡嗓窝。
老虎逃走父无恙,后人敬佩咏孝歌。
释义: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二十一、哭竹生笋
孟宗年少父早去,母老体衰两相依。
一日母亲感不适,医嘱笋汤治病淤。
正值寒冬无鲜笋,扶竹而泣感天机。
瞬间嫩笋拱出地,熬汤奉母把病医。
释义:
孟宗,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二十二、尝粪忧心
新任县令十来天,庾黔娄惊心事翻。
辞官返乡回家转,父已病重卧房间。
医嘱病情吉与凶,粪便味苦心放宽。
孝子品尝父粪便,发现味甜把心担。
夜里跪拜祈北斗,以求己死换父安。
父亡守节三年整,为父尝粪万人瞻。
释义: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二十三、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七岁人,嫡妒生母赶出门。
五十年来无音讯,为官各地细查巡。
辞掉官职寻生母,誓不见母不归林。
历尽千辛与万苦,终于找进至亲门。
刘氏已经七十余,寿昌已是半百人。
弃官寻母一佳话,千秋万代忠孝魂。
释义: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二十四、涤亲溺器
庭坚自小秉性孝,侍奉双亲极周到。
坚持每天刷便桶,亲自为母倒屎尿。
日后身为朝显贵,做法遭议出说道。
黄庭坚任太史官,身旁仆人一大套。
为何亲做杂细事,洗刷便桶人耻笑。
孝敬出自感恩心,高低贵贱均遵效。
为人子女孝父母,不论身份位显耀。
苏氏东坡写赞诗,称他媲美古人孝。
释义: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夜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日后做官显贵,身边的仆人也有许多,但是仍亲力亲为照顾母亲,亲自洗刷便桶。苏东坡为此写了赞诗,称他媲美古人的孝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孝诗
一、孝感动天
父娶后妈又生弟,多次害舜出歹意。
修仓抽梯放火焚,手持斗笠跳下去。
掘井填土盾地逃,仍敬父母慈爱弟。
孝行感动苍天心,鸟代锄草象耕地。
尧帝知舜性至孝,处理政事有能力。
将俩女儿嫁与他,继承大位称舜帝。
释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亲尝汤药
从小奉孝汉文帝,倾心侍母重情义。
老妈卧床病三年,衣不解带榻前祭。
治疗疾病汤药苦,亲口尝罢喂下去。
通宵达旦陪身边,母康儿累倒在地。
仁孝感动天下人,注重德治兴礼序。
治国有方开盛世,文景之治史书记。
释义: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三、啮指痛心
曾参家贫打山柴,忽然有客进家宅。
母咬手指儿心痛,心灵感应娘唤孩。
速返家中问缘故,盼儿陪客快回来。
世称曾子孝著称,儒家尊他宗圣台。
释义: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四、百里负米
仲由家计甚艰辛,一日三餐野菜吞。
百里负米历寒暑,侍奉父母倍精心。
父母去世高官作,生活优裕思双尊。
孔子赞其孝父母,生时尽力死念恩。
释义: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五、芦衣顺母
生母早死父续妻,继母虐待弟弟欺。
冬天小弟棉装暖,闵损身着芦花衣。
父亲鞭斥芦花飞,方知儿苦欲休妻。
孝儿跪求饶继母,后娘变成亲妈咪。
释义: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冷打颤,将绳子掉在地上,遭到父亲的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家要休妻。闵损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六、鹿乳奉亲
父母年迈视力昏,需饮鹿乳治眼瘟。
身披鹿皮深山进,挤鹿乳汁奉双亲。
猎人搭弓欲射鹿,掀起鹿皮现真身。
实言供奉父母事,郯子孝顺赠乳珍。
释义: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七、戏彩娱亲
孝顺父母美味烧,年过七十不言高。
身穿五彩老莱子,拨浪鼓儿孩般敲。
送水进屋摔跟头,躺地大哭装撒娇。
只怕双亲太伤心,博得父母乐陶陶。
释义: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不小心摔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装作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八、卖身葬父
董永卖身葬父难,槐荫树下遇奇缘。
自言无家七仙女,结为夫妇天成全。
一月织出三百锦,抵债赎身钱还完。
千古绝唱天仙配,同甘共苦世人传。
释义: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孝
(一)孝感动天**舜 (2015-09-15)
史有仁王称作舜,相传继母狠心肠。井中填压逃脱死,仓下焚烧躲过亡。
弟歹娘凶还孝道,象耕禽种感天苍。英皇二女终身伴,尧让江山德善扬。
(二)亲尝汤药**刘恒(2015-09-16)
汉帝刘恒孝道传,高堂奉母整三年。回回用药先尝过,夜夜陪床总不眠。
积善怀仁家国理,兴邦重德世人贤。位尊以礼平天下,文景之名史册编。
(三)啮指痛心**曾参
谁比曾参教养深?少时用度凭柴林。贫家来客娘担虑,啮指呼儿子疼心。
拜学高师为孔老,自编论语显胸襟。孝经被奉儒真典,宗圣流传古至今。
(四)百里负米**子路
尽忠守义谁能比?子路佳名代代扬。负米养亲遵大道,食藜省用奉高堂。
当官不忘贫寒日,每饭犹思过世娘。诚敬孝心无贵贱,中华礼德育贤良。
(五)芦衣顺母**闵损(2015-09-17)
春秋战国出良贤,厚爱仁心数子骞。车马难牵绳掉落,芦衣打散父才怜。
欲休继母儿相劝,委屈孤身家得圆。远避仕途能自洁,孔门以德并颜渊。
(六)鹿乳奉亲**郯子
才仁威雅一身全,郯子千年帝德传。鹿乳奉亲成古典,骚人立墨续恩缘。
守家治国民风洁,至孝忠良华夏延。孔望山楼留素影,位尊三圣服前贤。
(七)戏彩娱亲**老菜子(2015-09-18)
避乱山中隐世名,相携二老自躬耕。常穿五色鲜衣舞,只为双亲趣意生。
摇鼓似孩非老菜,假悲躺地挽欢声。紧先父母留佳味,谁比人间七十情。
(八)卖身葬父**董永
东汉之人名董永,家贫葬父卖其身。何知孝感苍穹帝,派得天中织女神。
假遇归途夫妇结,勤操织缎梦情真。赎身抵债离尘去,仙侣黄梅戏里珍。
【九】刻木事亲**丁兰(2015-09-29)
谁比丁兰尽孝心,双亲早逝落思深,梦常如愿高堂见,木刻真容忆念寻。
凡事均和灵像议,每餐先拜告衷音。休妻只为针相刺,木像犹能血泪淋。
【十】行佣供母**江革
幼年丧父母相依,乱世背娘越困围。几遇贼人求勿杀,都因感孝得生机。
行佣裸跣将亲养,做雇无言尽母希。推举为官知自律,贤良方正善终归。
【十一】怀橘遗亲**陆绩
落橘招来嘲笑声,少年陆绩孝心呈。只因母喜才藏果,为得亲怡舍去情。
事向仁贤天下度,人多善念世间荣。功成名就怀恩感,撰写经书寄后生。
【十二】埋儿奉母**郭巨
农耕无力挽衰时,郭巨家贫度日危。弃子养亲心可忍,埋儿奉母孝神奇。
挖坑二尺黄金现,获宝三千气运滋。莫是善行天圣感,施恩赏赐惹人思。
【十三】扇枕温衾**黄香
黄香年少是才郎,孝事相传美德扬。酷暑为亲扇枕席,腊冬用体暖寒床。
博通经典千秋赞,慧雅唐文万古芳。江夏黄童名气远,九宫赋里著时光。
【十四】拾葚异器**蔡顺
汉时蔡顺孝名扬,年幼恭娘品性良。战事频繁逢少小,食粮昂贵闹饥荒。
桑园拾得黑红果,异器分开两色香。黑为娘亲红为己,仁怀至孝有人帮。
【十五】涌泉跃鲤**姜诗(2015-09-30)
东汉姜诗至孝传,娶妻庞氏更良贤。距家七里挑江水,邀吃三邻伴母绵。
因取水迟休发出,寄居布织奉婆穿。知冤回请当天日,鲤跃泉喷屋舍边。
【十六】闻雷泣墓** 王裒{wangpou}
因母生前怕响雷,每逢闪电墓头陪。山居归隐教书业,爱父常怀绝宦魁。
博学多能忠厚最,美名传世善才推。蓼莪咏颂添思泪,至孝王裒史册栽。
【十七】乳姑不怠**崔南山
山南祖母最良贤,乳养堂婆有数年。礼敬忠心如一日,性宽和气越三禅。
不图大德人人报,只想亲情代代延。仁善高风存血脉,子孙孝道永相传。
【十八】卧冰求鲤**王祥
贤才最是晋王祥,几代为官立世长。继母恶言从不怨,卧冰求鲤勇担当。
孝行感动天和地,仁善相留父与娘。大德能容多少事,一身佳品万年扬。
【十九】恣蚊饱血**吴猛
晋朝吴猛最贤良,八岁童心至爱扬。家里床前帷帐少,山村夏夜蚤蚊狂。
父亲每每难安睡,孝子常常构想方。漏肉赤身陪卧榻,诱蚊咬己父眠香。
【二十】扼虎救父**杨香
晋朝有女叫杨香,虎口扬威胆识强。随父耕耘遭恶虎,飞身打虎舍花妆。
虎头难抵娇拳力,弃父逃跑保命长。时值芳龄年十四,惊魂气魄骇天苍。
【二十一】哭竹生笋**孟宗(2015-10-13)
三国官人叫孟宗,忠良贤德孝心浓。只因母病遵医嘱,却要汤煎用笋恭。
适值冬寒鲜竹少,何知泪落嫩茎冲。但听地裂新生竹,喜为娘亲去病踪。
【二十二】尝粪忧心**庾黔娄
南齐高士庾黔娄,赴任当官忽觉忧。流汗心惊先预感,返家父病即辞酬。
求医须得尝亲便,味苦方能去病瘤。发现味甜甘代死,奈何只剩跪坟头。
【二十三】弃官寻母**朱寿昌
母亲遭妒嫁他人,五十年间无际巡。宋代官中音信找,金刚经里血书呻。
寻来线索辞官去,见得亲娘喜乐真。母子相逢时七十,孝终何惧半生贫。
【二十四】亲涤溺器**黄庭坚
百善情衷孝为先,涤亲溺器赞庭坚。草堂不问身前事,笔脉常游梦里天。
古韵诗风牵理念,妙音书画颂人贤。中华仁德惊苍宇,廿四图文墨宝宣。
各位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我今天给各位补充
《二十四孝》一书自元代编录至今,流传甚广,几为家喻户晓。《女子二十四孝》后出,所知不多。二者所采事迹,皆有历史根据,情节动人,可歌可泣。
万善之端,莫先于孝,故为百行之源。
妇人之义,莫重于孝,故为女德之首。
01贤后文母
达孝周公旦,关雎母教深。一姜能治内,太姒嗣徽音。
周太姒,号曰文母,武王周公之母,仁明有德,文王亲迎于渭,及于归周室,思媚太姜太任,旦夕勤劳,以尽妇道,故曰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盖言其能继续姑之美德,而子孙众多耳。
02操舟活亲
渡河方父醉,娟女代操舟。不独拯亲命,王孙永好逑。
晋赵简子,欲渡河,船夫方醉,不能操舟,简子欲杀之,其女名娟,即代父操舟,送简子渡河,简子感其孝,遂纳娟为妃。
03一醮不改
不嫌夫再娶,岂肯姒言从。居室能知礼,表闾号女宗。
鲍女宗,宋鲍苏之妻,养姑甚谨,鲍苏仕卫三年,而娶外妻。女宗之姒谓之曰:“可以去矣。”女宗曰:“妇人一醮不改,吾姒不教吾以居室之礼,将安用。”从此事姑益谨。宋公闻之,表其闾,号曰女宗。
04上书赎亲
上书陈帝阙,赎父在芳龄。竞有回天力,从兹免肉刑。
汉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有女五人而无子,犯罪当肉刑,颇以生女不生男为恨,于是少女缇萦,伏阙上书,愿代死以赎父罪,文帝感其效,因免除肉刑。
05投江抱父
汉国今安在,曹娥孝女传。巍峨千古庙,兀立大江边。
汉建安二年,五月五日,浙江上虞人曹旴,迎潮神,沉水没,不得其尸,其女名娥,年十四,沿江号哭,十七昼夜不绝声,遂投江死,五日后,抱父尸出, 县长感其孝,改葬娥于江南道旁,立碑识之。
06纺织养姑
养母承夫托,谋生纺织烦。夫亡终不嫁,太守旌其门。
汉陈孝妇,嫁夫未久,其夫当戍边,托妇代养老母,妇诺之,后夫死不还,妇竭力养姑,勤纺织以取给,其父母劝其改嫁,妇以死相拒,时淮阳太守闻之,奏于朝,赐黄金四十斤,旌其门。
07代父从军
从军能代父,闺阁出英雄。试问丈夫子,能与彼美同。
唐孝女花木兰,知父将遣戍,悯其年老,愿代父乔装赴戍,父阻之,不获,竟赴戍所,历时一年而归,归时脱军服,仍俨然一处女也,天子闻之,大加奖之。
08手刃父仇
久蓄复仇志,托佣屈此身。持刀来贼醉,斩首慰亡亲。
唐谢小娥,其父与未婚夫同为商贩,为巨盗申兰申春所杀,小娥改装为男子,托佣申家,会申兰兄弟,与群盗饮酒方醉,小娥持刀斩兰首,大呼捕盗,得邻人助,并将申春擒获,小娥乃祝发为尼。
09乞食养姑
乞食长安妇,奉姑自忍饥。白金曾拒聘,姑死始为尼。
唐贞观中,长安有少年寡妇,颇具姿色,常扶其瞽目老姑,丐于市,乞得衣食,必先奉姑,己常忍冻饿,虽遇姑咒骂,亦无怨色,有富翁愿百金为聘,妇正色相拒,誓不再嫁,后姑病殁,殓埋毕,遂削发为尼。
10冒刃卫姑
群盗如蜂拥,家人尽散亡。唯兹卢氏妇,冒刃卫姑旁。
郑义宗妻卢氏,略涉书史,事舅姑,甚得妇道,当夜有盗数十,持仗逾垣而入,家人悉奔窜,唯有姑尚在室,卢氏冒刃入室以卫姑,为贼捶击几死,姑得免。
11孝比王祥
奇孝偏成偶,后先史绩扬。卧冰双鲤跃,竟有女王祥。
宋政和中,济南崔志女,冬日母病思食鱼,冰坚不可得,女曰,王祥事我能效之,家人止之,曰,男子能为之,岂女子独不能耶,乃焚香告天,卧冰上三日,冰开,跃出二鲤,烹以饷母,病亦因已痊愈。
12斫虎救母
孝女真天助,镰刀猛虎伤。旌门为四字,曰孝过杨香。
宋太保中,太平聂氏女瑞云,年十三,随母出樵,忽有虎跃出,将母扑倒,欲食之,女奋身跃登虎背,急用手中镰刀,剁其眼,敲其牙,钩其喉,虎遂死,母得无恙,闻于官,旌其门,曰孝过杨香。
13智释父兄
父兄皆脱难,少女独轻生。急智兼纯孝,千秋著令名。
宋绍兴初,有詹氏女,年十七,时淮寇破芜湖,执其父兄,将杀之,女泣拜曰,愿相从,赎父兄命,贼释其父兄,掠女以去,行数里,过市桥东,女跃入水中死。
14为母长斋
长斋延母寿,孝女祝天神。若说天无报,试看葛妙真。
葛妙真,宣城民家女,年九岁,闻日者言,母年五十当死,妙真悲忧祝天,愿持长斋,守贞不嫁,以延母寿,妙真虽持斋,而以腌肉奉母,谓七十者可以食肉,母后年至八十馀.
15臂血和丸
病久肉生蛆,拾来咀嚼馀。和丸唯臂血,奇孝载图书。
明韩太初妻刘氏,孝于姑,姑有风病,卧床日久,肉腐生蛆,刘氏拾而嚼之,又尝刺臂或斩指出血和入丸中,以给姑食,其孝思如此。
16舐目负土
舌舐明姑目,筑坟负土辛.孝思如此笃,闻氏配俞新明俞新妻闻氏,因姑有目疾,每日用舌舐之,后目复明,姑死后,又躬亲负土,筑成坟墓,其孝为何如哉。
17分家劝夫
财物唯天命,毋伤骨肉情。良言夫善纳,兄弟免纷争
明常州吴子恬,妻孙氏,父娶继母唐氏,生一子,待恬甚刻,不能耐,孙氏劝曰,爱怜少子,常情也,后父故,唐氏私藏千金付己子,子恬不平,孙氏曰,财物有命,毋伤骨柔情,子恬恍然,悉听后母命。
18劝母勿溺
末俗无人道,酿成溺女风。秀贞能泣谏,救妹水盆中。
明新建杨氏女秀贞,方十岁,父病,日夜侍奉,目不交睫,母生三女而无子,后又生女,愤极溺之,已投入水盆,秀贞急抱起,跪告曰,母欲望子,而杀女,恐欲不得子,如以陪嫁为虑,愿以嫁儿之费嫁此妹,母感悟,遂得留养,后二年果生一子。
19童媳善谏
善谏唯兰姐,能消口角冤。悍姑知悔悟,教我佩良言。
明绍兴山阴杨氏,有童养媳刘兰姐,年十二,见其姑王氏,常与祖姑口角,每骂曰老不死,姐闻之,入姑房,泣告曰,婆婆与太婆口角,媳妇辈看惯榜样,将奈何,王氏默然良久,曰,好媳妇,良言教我多矣,遂从此改悔。
20典衣疗姑
借贷无门日,疗姑竟典衣。皇天能报德,钜万窖金妇。
明武进王槐庭,妻周氏,事姑孝,遇岁荒,借贷无门,姑适病,氏促夫延医,夫以囊乏一文对,妇曰,姑病不服药,要儿媳何用,将青布衫儿脱下典钱,延医买药,姑病果愈,后锄地得窖金钜万,人以为尽孝之报。
21糟糠自甘
养姑奉膳饭,自食餍糟糠。孝妇人多敬,过门三揖忙。
明夏诚明妻王氏,无锡贫家妇,事舅姑孝,值年荒,夫出外,氏日夜纺织,备膳饭以奉舅姑,己则糟糠充饥,同里贡生某,每经过氏门,必于门外三揖,曰吾为孝妇致敬。
22劝父改业
父习弹弓业,杀生孽障多。一朝能改过,孝感竟如何。
明潮州陆氏女性至孝,父常以铁铳弹弓打鸟,有二三岁,出痘,点黑而坚,若铁子样,三日而死,女年十六,泣告曰,爷打鸟,孽障已多,致害弟死,若再不改,恐绝嗣,父大悟,立将打鸟器件烧毁,后果生一子,皆以为孝感所致。
23劝母止虐
毒打非入道,劝亲孝女心。危言能止虐,释棒不相侵。
常州刘氏女,幼知孝,母每虐打其养媳,女屡谏劝,一日,又加毒打,女时年十五,夺母手中棒,自愿代打,并泣告曰,人生不可逆料,天道必有循环,儿他日若做养媳,必被姑痛打矣,母闻言,弃棒而入,从此不再虐待。
24直言谏父
诲淫成习惯,恋爱是痴情。得此焚书女,能无感愧生。
清浙江王氏女兰贞,年十三,私取父所批点之西厢记红楼梦付于火,父喆之女正色曰,爷愿儿辈学做崔莹莹林黛玉耶,父默然,知所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