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必达法则为什么要求"去心邻域内可导"

2025-04-13 15:37: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因为洛必达法则本身就是求导数的问题.必须在去心领域可导才能对分子分母同时上下求导.去心是为了求极限.洛必达法则是求当x趋于某个数时的极限.所以这个数就是所谓的心.如果不去心,所谓的极限也就没有了意义.
在高中范围内,领域的要求是没有的.不需要考虑.高考有自己的考试大纲.
当分子分母同时趋近∞,+∞,-∞,以及趋近于0时都可以用洛必达法则.要注意不是x趋近∞,0,x可以趋近任何数,是当x趋近一个数(设这个数为x1)时分子分母同时趋近于∞,或者趋近于0,此时就可以用洛必达法则上下同时求导,从而求出分式的极限. 一旦当x趋近于x1时,分子或者分母其中之一不再趋近于0,就不能再用洛必达法则.否则可以一直用下去,知道求出分式极限.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2:

不叫要求,而叫降低要求。。。。。
“去心邻域内可导”当然比“领域内可导”要弱
事实上,罗比达法则里的情况,两个函数根本就可以在邻域中心点没有定义,那怎么可能可导呢?

邻域是可以任意选的,只要存在一个就可以了

回答3:

因为是求极限,所以在"心"的值不影响函数在该点的极限.
去心邻域可导是一个最低要求,当然换成邻域,洛必达法则也是可以用的.
这个去心邻域可以是任意的.

回答4:

人家想进步,自学高等数学!!好孩子!

去心邻域不是一个确定的范围,

a的去心邻域,去心是因为f(x)取不到这一点

回答5:

我也高中的,今天老师刚讲,高等数学的,微积分推导出来的一个定理,现场貌似推不了,用下就可以了。这个一般是在分式求导无意义时候才用的,其他基本没什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