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然而,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有的人为了一时的方便乱造“简化字”,有的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有的人误用音近形似的字,使社会出上现了许多的错别字,影响了文字的严肃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我校组织七、八年级学生对校园周边的错别字进行一次调查、研究,力图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寻找应对策略;试图使人们认识到错别字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同时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语文实践能力。
我们采用了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我校周边的商店、市场、社区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共发现有322处使用了错别字,我们共收集了139 个错别字。经分析,我们发现错别字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其一,同音误用。例如: 寻物启示(事)、么(摩)托车、库(裤)子,宗(综)合、九(韭)菜等。这种类型的错别字在我们收集到的错别字中所占比例高达34.53%。这一类错别字多出自一些商店店主和自由市场上的小贩之手。这些错别字大部分是手写的,显然证明了这些人虽然能写出大概意思,但由于文化素质的低下而导致错字的产生,有的则是图一时方便,随便写一个同音字代替。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周边居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者,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有的甚至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们写错别字不足为奇。然而,一些报刊杂志、大型超市的宣传标语上也出现同音误用的现象就让我们感到奇怪了,如《当代生活报》2005年7月23日第3版《高考体检检出势力大问题》一文中的“势力”应为“视力”;《柳州广播电视报》2005年7月21日第30版《11、27路公交车线路太长能否更改》一文中的第三段就把“班线”的“班”误作“斑”;再如佳用超市的宣传标语“夏你一跳”中的“夏”其实应为“吓”,这样的错误恐怕就不是文化素质低的缘故,而是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问题了。
其二,形似误用。如x x衔(街)、 请匆(勿)吻我、牙答(签)、载(裁)缝店等。这类错别字不少,在我们收集到的错别字中所占比例最高,达35.97%。这些错别字中手写的、打印的都有。写出这些错别字的人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既有文化程度不高的自由市场上的店主、摊贩,也有文化程度较高的公务员(那“请匆吻我”的字幅就是贴在一位公务员的汽车尾上的)、学校教师(“学海无崖”就出自某校的宣传牌上)和编辑(例如,“牙答[签]”就出自《当代生活报》2005年7月20日第10版;再如,《柳州广播电视报》2005年7月14日第19版)的“世界青年女篮锦标赛小姐赛”中“小姐”应为“小组”)。究其原因,除了因文化素质不高而写出这类错别字外,粗心大意也是重要因素,有些人其实是能正确写出这些字的,但写的时候“信手拈来”,根本就不考虑一下,而检查的时候又是马马虎虎,这样一来,错也就难免了。
其三,生造“简化字”。如“廖”写成“广”字里面一个“了”字( ),“感”写成“干”字下面一个“心”字( ),“餐”写成“ ”,“停车”写成“ 车”等等。这类错别字所占比例不高,为6.47%。这主要是我国上个世纪有一段时间的“乱简化”对一代人造成的不良影响的“遗毒”的进一步流传所致。
其四,误用繁体字。如“形象设计(设计)”、“精剪发(发)艺”等。这类错误所占的比例为19.42%,说明使用繁体字的现象有所抬头,繁体字主要出现在一些门面的招牌上。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有些人认为繁体字美观,二是有人认为选用繁体字作招牌能显示自己有文化,三是电脑打印的出现为繁体字的泛滥提供了硬件支持。
其五,笔画有错,比如多一笔、少一点等,大多见于个体门面、摊点,墙体广告等。这类错误所占的比例为3.6%,说明真正因为书写方面出错的错别字并不是很多。这种错误大多是因为文化水平低,不识字的缘故,也有少数是因为笔误所致。
除了上述导致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全社会对错别字的出现态度十分冷漠,甚至对错别字的存在采取默认的态度,而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经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又为错别字的泛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错别字的出现,小而言之,表明了个人文化素质不高,影响了个人形象;大而言之,影响文字的严肃性,有损国家形象。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错别字带来的危害,共同努力,消灭错别字。下面简单谈谈我们的一些想法,作引玉之砖,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营造一个“严打”错别字的良好氛围。
要消灭错别字,语言文字管理部门首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大力宣传写规范文字的重要性和写错别字的危害性,引导人们转变写错别字也无所谓的陈旧思想观念,使人们真正明白错别字的危害,从而自觉地杜绝错别字。
其次,通过立法来规范人们使用文字的行为,制定文字规范手册,指导人们正确使用文字。
第三,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橱窗、报刊、传单等宣传正确使用文字的知识,提高人们写规范文字的能力,减少错别字出现的机会。尤其要重视针对外来务工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从源头上消灭错别字。
第四,加强检查,尤其是对自由市场等错别字高发区的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整改。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可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行动,采取一些措施,如发现使用错别字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否则不予经营;在评选文明经营户时,把错别字的情况计入评分标准等,从制度上防止错别字的出现。
第五,加强对各种媒体的监管。当前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上的错别字出现频率较高,理应在播(刊)出之前加强审查、校对,杜绝错别字。同时,要把错别字情况作为考核媒体的重要指标,使之想要获奖就要创作精品,精品哪能允许出现错别字?再者,要求观众(读者)帮助寻找荧屏(版面)上的错别字,定期在媒体上公开,使媒体自觉消灭错别字,维护自身形象。
总之,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错别字的现象极为普遍,消灭错别字需要社会上方方面面的重视和努力。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制度上严格,措施上有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文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纯洁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