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升孩子的气质,让孩子更注重自身的修养,孩子较早开始学习国学,有助于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还能督促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改变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任性等不良行为。
扩展资料:
国学的分类方法其一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学入幼教 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熏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学
幼儿的早期教育,重在品格、习惯的培养,不是所谓的补习班或学校能学来的。这些都是从家长身上,或是从传统的国学中学来的,所以它极端重要。现在传统国学教育断代了,这也是现代教育与社会最头疼的问题。好比万丈高楼,光是起上面,没有下面的地基(品格与习惯),学再多的知识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知识和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培养文义通晓、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博学之士,更是要培养行谊谨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既博又雅。
对我个人来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学习国学,是借鉴东方价值观以圆满人生,以及学习传统文化以传承历史的一个过程。简单来说,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修身、养性、齐家、治天下),告诉你该如何为人处事;开拓自己的思维,中国传统的文化(以道家和儒家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和西方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讲究的是离散思维,而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归纳与回溯);将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延续下。参考汇贤雅国学。
其实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如何更好的和世界相处。在国学教育下,孩子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知不断的加深和理解,有利于孩子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学习国学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力
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和记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如在这这个阶段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方面的开发,也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华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宝贵的教人如何为人的道理,孩子在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其中传达的精神价值,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3、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的社会,由于家长的溺爱和疏忽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比较自私,而在弟子规以及一些国学故事中恰恰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人类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吸取各方面的精神营养,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好的营养就是祖先留下来的国学经典。实践证明,一个人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只靠科学知识和职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优秀道德品质。而这也是wetalk众语国际国学教育的根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