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的形成原因

2025-04-13 15:33:3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每一个等级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纳贡、服役等。周天子位居金字塔顶端,不仅是所有姬姓宗族的大宗,而且通过“同姓不婚”、“娶于异姓”的联姻原则,又成为有甥舅关系的异姓宗族的共主。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回答2:

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原因�6�1 西周初年,国内政治形势严峻;社会矛盾尖锐;商朝势力尚未彻底铲除;曾发生社会政治动荡。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什么? �6�1 特点: 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封国,诸侯国必须承认周天子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并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级。怎样评价西周的分封制?�6�1 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6�1 巩固了西周的政治统治,稳定了西周的社会,适应了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西周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6�1 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权力高度集中;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将皇帝的命令直达百姓;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制定了十分细密的法律你怎样评价这些措施?�6�1 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2000多年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导致出现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是什么?�6�1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皇帝为了稳定统治,同时也是为了笼络平叛的功臣和归降的降将,将他们封为节度使。他们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而封建的自然经济则成为藩镇的经济基础,从而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6�1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唐朝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907年唐朝被后梁取代,中国历史进入到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6�1 拓展训练:�6�1 (1)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如:“杯酒释兵权”收回朝廷大将的兵权,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削弱了诸如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派文官任州郡长官;由中央掌控财政等一系列措施。�6�1 (2)北宋通过上述措施,改变了五代十国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稳定,瓦解了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使在以后的 �6�1 历史发展中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现象。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也给封建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并导致了社会危机。�6�1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使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斗争有所缓解。但同时,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6�1 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多,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6�1 (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征全国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6�1 (3)趋势: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6�1 拓展训练:�6�1 (1)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6�1 (2)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6�1 (3)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传述。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单元练习(一)�6�1 非选择题:.�6�1 (1)核心:皇权至上。矛盾:皇权和相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6�1 (2)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内阁�6�1 (3)积极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消极影响: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1 拓展训练:�6�1 (1)史实:秦朝,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6�1 (2)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6�1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回答3:

1、古代尚未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体制,没有发现适于管理广大地域的行政体制,如后来郡县制那样。
2、西周以一小的部族,吞并东方大国,又不能直接管理,只能委派宗族分支和功臣镇守东方,监视商朝和东夷的势力。
3、当时除商周之外,天下部族和方国林立,有的曾经有过重大影响,如唐、虞、夏,有的与周人一起灭商,周人只能顺应这个现实,承认他们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