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养狗不怕贼,养猫不怕鬼."猫眼有噬鬼的能力,我奶奶信佛的,说猫是尼姑投的胎(也不知道听谁说的,是不是真的)所以那些"不干净的东西"会离猫远远的,养只猫吧,好处多多哦~
至于灵性,估计你养了之后应该就知道了。
女巫与黑猫的传说……
西方人对猫狗的宠爱已为众人所知,有关为阿猫阿狗建市场、医院、修墓园的消息也屡见不鲜。然而,只有亲临比利时猫城伊珀尔,观看盛大的猫节游行,才能真正体会到欧洲人对猫的推崇。
每隔两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伊珀尔猫节。据说,猫节的历史已有千年之久。每到这个日子,人们从比利时各省,从法国、德国、荷兰涌向这个幽静的西部边陲小镇。这时的伊珀尔已经成了欢乐的海洋,街头巷尾和高悬于空中的,都是猫节的广告,画着猫脸的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商店里、小摊上卖的都是猫的纪念品:有长绒的玩具猫,也有佩在身上的猫别针、艺术品、贴画等等,无一不是以猫为主题。市中心广场上,两个男孩被扮成小黑猫,关在受难的木笼里。笼子外面,还有两个古代装束的武士看押着。
下午三点,猫节游行在鼓乐声中开始。万人空巷,人们早就等在游行队伍必经之路上。先导队刚过,几十只身穿黑色紧身衣的“小猫”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有的乘坐马车,有的脚踏旱冰鞋,时而“喵喵”叫着取悦于人群,时而又把糖果抛向孩子们。孩子们追着“小猫”跑着、叫着、跳着……
猫节的化装游行,有近二千人参加,载歌载舞,有表演也有模型。一个方队一个故事,把历史上人类对猫的崇尚和残害,有关猫的文学和谚语、历史和传说巧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洋洋洒洒一个半小时的游行,宛如一部部彩色的画卷。
人类对猫的崇拜始于公元前1000多年。一座巨大的模型展示了古埃及猫的圣城,名门贵族都穿着华丽的服饰前来参拜。在德语国家的古代神话中,猫是女神的御者。
游行队伍里,穿插着可爱的白猫、花猫姑娘,她们是妙龄少女装扮的,随着欢快的音乐,表演各种舞蹈、造型。有的表现白猫怎样机智地保护了谷仓,有的表现花猫如何救起了受伤的小鸟。在群猫的簇拥下,美丽的“猫后”端坐在花车上,雍容华贵,端庄大方,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中世纪,猫的噩运开始了。当时的欧洲人迷信猫是女巫的化身,有些地方把猫活活烧死,被视为晦气的黑猫更难幸免。对猫的厌恶、残害也不时地在传说中出现。
几十个扮作猫的姑娘与魔鬼共舞,表现了这个转折。接下来,几个方队的表演,展示了对猫的憎厌:“天使”旅馆的猫老板对她的客人粗暴无理,被罚在店前永久悬挂“粗鲁的猫”的招牌;凶狠的猫们吃掉了老鼠马基的家人,马基集合了一支由老鼠、田鼠和狗组成的联军,攻克了猫的城堡……
巴尔迪温伯爵和他的法庭最终宣判了猫的死刑,一辆装有火药的模型车缓缓前行,车上放着一只大木桶,被判死刑的猫就要在这里处决,还有与猫为伍的女巫们也关在木笼里示众。模型车路过中心看台时,突然间,两名刀斧手冲向观众,“抓走”一名观众做“替罪猫”。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和滚滚浓烟,“替罪猫”被抓住双脚,倒栽葱似的抛进桶里。观众都瞪大了眼睛,看台上发出惊叫,直到看见被处死的“替罪猫”又从桶底安然无恙地走出来,才呼叫着鼓起掌来。
猫城人“创造”的西培尔猫家族走过来了。这位高达八九米的巨型波斯猫,自1955年首次举行猫节游行以来,每年都要在游行中露面。1971年,猫城人为它娶了亲,1974年,又有了小猫咪。这个“巨人”家族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转着圆圈,频频招手致意,感激伊珀尔人的厚爱。
一个半小时的猫节游行,还不是猫节的高潮。观众们又聚集在教堂钟楼下的广场上期待着。
暮色中,钟声响起,钟楼三层平台上一个身穿红白两色服装的小丑蹦跳着出现在人们面前,他手里抱着缠有丝带的长毛绒猫玩具。原来,这里曾有把黑猫从楼上扔下来的习惯,寓示着恶魔已除,天下太平。而现在,人们都怀着极大的希望,企盼能接住小丑抛下的玩具猫,因为那意味着幸福降临。每个人都仰起头,张开双手,孩子们更是尖叫着、呼唤着小丑的名字。可小丑却不慌不忙,故作姿态,时而做出滑稽的动作,时而跳着迪斯科。孩子们气馁了,打着嘘声,不经意间,小丑却把猫抛下了平台。抢到猫的幸运者跳跃着,更多的人呼唤着、期待着……半个小时里,小丑把大大小小的30多只“黑猫”抛下平台,猫城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
猫眼有噬鬼的能力。
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
一般的猫:头圆颜面部短,前肢五指,后肢四趾,趾端具锐利而弯曲的爪,爪能伸缩。夜行性。
以伏击的方式猎捕其他动物,大多能攀缘上树。猫的趾底有脂肪质肉垫,以免在行走时发出声响,捕猎时也不会惊跑鼠。
猫是一种胎生动物,一般为3~8胎生。在发情期冬末至夏初公猫到处撒尿而母猫在半夜狂吼乱叫民间俗称此为“闹猫”或“猫叫春”即猫的发情。通常经由结扎手术可解决或大幅减轻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