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通常,在饱餐时和饥饿时,是不应该立刻洗澡的,因为热水在身体的表面会使身体的血管扩张开来,然后就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这些危险情况的发生。
扩展资料:
1、酒后不应洗澡。酒精会抑制肝脏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的恢复。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2、劳动后不应立即洗澡。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3、血压过低时不应洗澡。在水温过高时,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易出现一时性脑供血不足,发生虚脱。
4、发烧时不应洗澡。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5、全身浴法:洗浴者应仰卧浸泡在浴盆或专门设计的矿泉浴池里,以水浸平乳头为佳。时间根据情况而定。水温42℃以上,入浴时间10~20分钟即可;水温35~37℃,浸泡时间可长达1小时以上。不管时间长短,均可配合水下按摩法,又称浴摩法,亦可用柔软毛刷轻轻刷摩局部。
6、半身浴法:浴者半坐浴盆或浴池里,根据需要,水面平脐或平腰,浸泡在矿泉中。上身覆盖大毛巾,避免受凉。
参考资料:洗澡——百度百科
最好是不要饭后马上洗澡,饭后洗澡,体表血流量就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便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胃肠的消化功能减弱,引起消化不良。
洗澡一定不能空腹,而应该是吃饱了之后,当然也不要吃完饭马上就洗,最好休息一个小时。
饭后洗澡,一是有充足的能量供给;二可避免因饥饿可能引起的无力、眩晕、休克等机体不适。
扩展资料
中医常说春天养生要多梳头,勤洗澡。这梳头和洗澡的时间也有讲究,即饥梳头,饱洗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温长路介绍,梳头的时间最好是饭前,洗澡则应该选择在饭后,肚子不饿的时候。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的皮肤也要保持通畅,而适量增加洗澡次数,可以通过刺激皮肤,增加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达到保健目的。
参考资料:饥梳头,饱洗澡 - 人民网
饱餐最好不要洗澡,会影响消化功能。
在洗澡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流旺盛,若饱餐后立即洗澡,消化道的血流量就相对减少,消化液分泌便减少,使消化功能低下。
饭后洗澡,体表血流量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便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
饭后洗澡不但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扩展资料:
不适洗澡的情况:
1、饱餐后和饥饿时不应洗澡。饱餐后洗澡,全身表皮血管被热水刺激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2、酒后不应洗澡。酒精会抑制肝脏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的恢复。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3、劳动后不应立即洗澡。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4、血压过低时不应洗澡。在水温过高时,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易出现一时性脑供血不足,发生虚脱。
5、发烧时不应洗澡。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另外,即使没有高烧,疾病在急性发展期最好也不洗澡。患严重心脏病、高度贫血、尿毒症、高压达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心肌梗死、急性肾炎、急性肝炎、外伤等患者都不宜洗澡。
6、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时产生的热刺激,会使患者体内血流加速,进而增加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当血流通过某些局部病变部位时,容易发生血管破裂。
7、癫痫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时,由于大量的水蒸气被吸入体内,使得体内含氧量下降,加之机体排出的汗液增多,电解质平衡被打乱,易造成暂时性机能紊乱,诱发癫痫。
8、老年人洗澡不宜过频。老年人体力较弱,皮肤变薄,皮脂腺逐渐萎缩,洗澡过勤,皮肤容易变得干燥,引起瘙痒。洗澡时水温过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还易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大脑缺血,发生头晕,甚至晕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洗澡
饭后不要马上洗澡,理由如下:
饭后马上洗澡,使全身血液过多地充盈于皮下毛细血管,而使腹腔血液相对减少。
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济,阻碍有关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尤其是那些心血管病的老年患者,饭后更不能洗澡。
一般建议饭后一个小时在洗澡。
不可以。刚吃完饭,人体消化系统开始工作,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状态。这时候洗澡,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胃部没有充分的血液,会影响消化。
很多老人都有心脑血管疾病,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很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甚至猝死。饿的时候洗澡就更危险了,血糖降低,很容易晕厥。
建议大家洗澡最好安排在饭后1-2个小时后进行,每次持续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另外,体质较差的人和老人冬季洗澡最好选在中午,浴室内外温度在一天中最为接近,这样不容易感冒。
/iknow-pic.cdn.bcebos.com/fd039245d688d43f1dfe8331731ed21b0ff43b9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d039245d688d43f1dfe8331731ed21b0ff43b9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d039245d688d43f1dfe8331731ed21b0ff43b99"/>
扩展资料:
中医养生谚语:
1、酒后不洗脑:很多人喜欢喝两盅,如果饮酒后没过多久就洗头,很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出现头晕、眼发黑和呕吐等症状。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平时就不要用过凉的水洗头,喝酒后则更要注意。有的老人喜欢喝完酒后出门走走,如果这时遇到冷风,会使风寒之邪乘虚而入。
2、“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这句话出自元代著名食疗保健专家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
意思是说,不要等到很饿的时候再去吃饭,不要等到很渴的时候才去喝水。这是因为,“极饥而食且过饱,结积聚。极渴而饮且过多,成痰癖”。可见,非常饿和非常渴的时候暴饮暴食对身体很不好。
3、很多上班族由于早上时间匆忙,经常来不及吃早餐,觉得“反正也不饿,没关系”。等到忙完了,饿得不行了才去大吃一顿。时间久了,这些人的身体会每况愈下,胃肠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接踵而至。
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大约为4~5个小时,当我们感到饥饿的时候,胃里的食物其实早已排空,但此时胃液还是会对胃黏膜进行“消化”,进而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此外,经常饥不进食,还会引发低血糖,严重的会引起昏迷。
参考资料来源:/health.people.com.cn/n/2015/0428/c14739-26918583.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吃饱饭后不宜洗澡中医养生的四句谚语">人民网-吃饱饭后不宜洗澡中医养生的四句谚语
参考资料来源:/health.people.com.cn/n/2015/0131/c14739-26484652.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饭后洗澡易猝死?3个时间段洗澡小心没命">人民网-饭后洗澡易猝死?3个时间段洗澡小心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