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的是星座不一定准确,大多也有不准确的地方。
星座的确是简单把人分为十二种,但是现在很多公司用的九型人格还只有九种呢,连星座都不如,可它却备受推崇。现实里的情况是:星座跟血型结合起来,这是最简单的,这样就有了48种人格。而这48种人格的父母星座也不相同,他们的生活背景也不相同,说句通俗点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另外不存在什么伪科学一说。现在很多电视动不动就说“这明显是迷信,我们现代人都要相信科学。”后半句没有错,可是前半句就值得深思了。现代人认为没有什么是物理化不能解决的,可的确有很多事情解释不了,解释不了的就说是迷信,这可不就成了科学迷信了么。【其实我相信超自然现象也是可以用科学解释的,只是在我们还解释不了,只能说成是迷信来让群众安心】
这也和星座没什么关系,在现在的水平已经可以简单的解释星座了。一点是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自己的星座性格,潜移默化里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并且向这个方面发展。另外一点就是,很多诺贝尔得主都是冬天出生的,这和星座不谋而合,在十二星座中也是冬天生的孩子比较聪明。为什么冬天生的人智商比较高呢?因为母亲怀胎的十个月里并没有经历什么极端的天气。这不就是科学吗?
再说回来,星座也有准和不准一说。这个是我的经验。信的人就准,不信就不准,反之亦然。对于那些性格和自己星座不符的人我也不推荐他们相信星座运势一类的东西,如果连性格这么基本的都不像那其它的就更别说了。所以,星座也有不准确的地方,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星座在我们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标准,比如很多销售人员第一句可能会跟你说“哎,帅哥,你什么星座的啊?我金牛的,你呢?哦,咱俩很配啊。”然后两人就开始聊起来。一方面是为了跟你套近乎,可谁又能说里面没有探测你性格的成分呢?
巴纳姆效应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而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就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
在心理学上,“巴纳姆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subjective validation)的作用。主观验证的意思是,当有一条观点专门来描述你本人的时候,你就很有可能会接受这一观点。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所有关于“我”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车牌号码、手机铃声、电脑桌面、卧室的墙纸自己都会精心设计,为的就是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科学也不一定就是对的啊。关键是你想信什么...星座就像中国的算命,风水。多半是经验之谈。就像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和周公解梦是一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