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打更的时间怎么算?

2024-12-04 09:24:2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扩展资料

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解放后,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对时间的要求远非打更可以满足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打更

回答2:

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一更: 19-21点
二更: 21-23点
三更: 23-次日凌晨1点
四更: 1-3点
五更: 3-5点
又将更分为五点,古时一点合现在24分钟,例如古代人说三更两点就是指夜间11点48分。
古人还将一昼夜分为100刻,一刻合现在14分24秒。

古人规定,逢戌时(约合现在晚上七点至九点钟)开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时,即合现在夜晚九点至十一点钟;三更是子时,即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五更是最后一更,已到寅时,即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钟了。
回答者:伯虎点香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9-29 13:37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有“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从巳时杀到未时”;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一回“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三年三月三日一更三点,天子驾坐宸殿,受百官朝贺”;古代章回小说上常用午时三刻推出午门斩首”;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把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天———三更四点……”这些时辰、更点和刻相当于现代的几时和几分呢?我们可以从古圣先贤创造的十二地支纪来推算。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回答3:

关于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

1.干支计时法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十二时辰与现今计时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以下依此类推,亥时是现时的21点至23点。
《智取生辰纲》:“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中的“辰牌”就是“辰时”,古时报时时用“牌”,所以常用“牌”代时。辰时就是上午的7点至9点钟;申时是下午的3点至5点(15时至17时)。
2.十二时段计时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句诗:“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就是19点至21点;“人定”就是21点至23点。
3.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
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依次类推。
《祝福》结尾段写道:“我被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炸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这“五更将近的时候”,就是将近早上5点钟的时候。
再说“点”。“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4.漏刻计时法
漏刻是古代的计时方法,“漏”是盛水计时器具,一般用铜制。把一昼夜分一百份,每份即为一刻。但此法早已不用,所以课文中出现的“漏刻”时间词语已非本意,只要“更点”的代名词而已。
《谭嗣同》中“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这里“漏”也是“更”的意思了。现代常用的“刻不容缓”“一时三刻”等词语中的“刻”意思就更虚了。

回答4:

打更又叫“出更”

更夫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候(时间)。现在只有电影或电视里才有。有的地方有提醒人们防火、防盗的人与做更夫的工作类似。

打更是古代夜间的一种定时报时的做法,说起打更,在解放前,还算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一般城市都少有钟表,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笃笃———咣咣”。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两个时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时俗称五更天,这时鸡也叫了,天也快亮了。
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打更也就成一门古老的职业。解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晚上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大大丰富起来,钟表也已得到普及,人们掌握时间比打更可精确多了。自然而然的,打更这门古老职业也就逐渐消失了。
如今“出更”引申为出去上岗值班,已经不只限于晚上出动,但是用在(警察)两人结伴巡逻的情况,依然很贴切。

打更时常说的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

打更是过去年代一种巡夜的职业!

人们常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晚上:咚!咚!咚!“鸣锣通知,关好门窗,小心火烛!”咚!咚!咚!“寒潮来临,关灯关门!”咚!咚!咚!“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在古镇磁器口,每晚都有一着马褂,提灯笼,持铜锣的老者沿街鸣锣。着就是打更的大概情景了.

说起打更,在解放前,还算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一般城市都少有钟表,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打更也就成一门古老的职业。解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晚上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大大丰富起来,钟表也已得到普及,人们掌握时间比打更可精确多了。自然而然的,打更这门古老职业也就逐渐消失了。

但有些人仍然怀念打更时代那种平静淡然的生活。每每听到打更声,就有时间流转,景色依旧,物是人非的感觉。磁器口古镇就是这样一个保留了传统打更文化的地方。听说许多人更是慕名而来,专门夜游磁器口,听听打更声哩。

别看小小的打更,那可还有许多讲究。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当然,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

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打更的职业虽然高尚,但似乎古人有时也常拿打更的开涮,有句俗话叫“打更人睡觉——做事不当事”就是明证。还有句话叫“落手打三更”,意思是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指搞错了。其实,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如著名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

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就参曾经是打更的,可他却培养出孙中山这样杰出的人物。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里,至今还保存着其父打更的物品,不由让人引发多少打更的思绪.

备注:

“打更”的“更”读gēng ,不读jīng。

古人打更时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有“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从巳时杀到未时”;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一回“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三年三月三日一更三点,天子驾坐宸殿,受百官朝贺”;古代章回小说上常用午时三刻推出午门斩首”;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把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天———三更四点……”这些时辰、更点和刻相当于现代的几时和几分呢?我们可以从古圣先贤创造的十二地支纪来推算。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