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趣的气体是什么?

2025-03-30 15:03: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898年,英国的莱姆塞和特拉威斯,在分馏液态氪时发现了氙。它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惰性气体。密度(5.887±0.009)克/升,3.52克/立方厘米(液),2.7克/立方厘米(固)。熔点-111.9℃,沸点(-107.1±3)℃。电离能12.130电子伏特。是非放射性惰性气体中唯一能形成在室温下稳定的化合物的元素,能吸收X射线。在较高温度或光照射下可与氟形成一系列氟化物如XeF2、XeF4及XeF6等。

氙也能与水、氢醌和苯酚一类物质形成弱键包合物。由于它具有极高的发光强度,在照明技术上用来充填光电管、闪光灯合氙气高压灯。氙气高压灯具有高度的紫外光辐射,可用于医疗技术方面。用于闪光灯、深度麻醉剂、激光器、焊接、难熔金属切割、标准气、特种混合气等。

氙本身无毒,人吸入后以原形排出,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氙有麻醉性,它和氧的混合物是对人体的一种麻醉剂。氙为非腐蚀性气体,可使用所有的通用材料。氙可用玻璃瓶包装,外加木箱或纸箱保护。贮运过程中要轻装轻卸,严防碰损。

1965年春节,在上海南京路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大楼顶上,出现了一盏不平常的灯,它的功率高达2万瓦。每当夜幕降临,它大放光芒,照得南京路一片雪亮。然而,它并不大,灯管只比普通日光灯长1倍。人们称誉它为“人造小太阳”。“人造小太阳”,就是高压长弧氙灯的通俗的说法。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强的亮光呢?原来,它里面住了一个非同凡俗的“居民”,这就是氙气。它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是空气的3倍多。可它在空气中的含量实在很可怜,只占总体积的8/100000000,因而人们难得见到它,怪不得当初发现它时就用拉丁文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生疏”,翻译成中文就是“氙”。

氙在电场的激发下,能射出类似于太阳光的白光,“人造小太阳”就是利用它的这个特异功能制成的。这种灯的灯管是用耐高温、耐高压的石英管做成的,两头焊死,各装入一个钨电极,管内充入高压氙气。通电后,氙气受激发,射出强烈的白光。

1盏6万瓦的氙灯的亮度,相当于900只100瓦的普通灯泡!“人造小太阳”的用途极广,比如电影摄影、舞台照明、放映、广场和运动场的照明等都能用到它。

有趣的是,氙还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它能溶于细胞汁的油脂中,引起细胞的膨胀和麻醉,从而使神经末梢的作用暂时停止。人们曾试用4/5的氙气和1/5的氧气组成混合气体作为麻醉剂,效果很好。只是由于氙气很少,所以目前还不能广泛应用。

氙也是惰性气体家族中的一个成员,跟其他家族中的成员一样,它的“性格”也很不活泼,一向被人们认为是“懒惰”的元素,是“永远不与任何东西化合”的元素。然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终于降服了它,帮它改掉了“懒惰”的习性。在1962年,加拿大一位化学家首先制成了黄色的六氟化氙的固体化合物。紧接着,人们又陆续制出了氙的许多化合物。氙不再是一种“懒惰”的元素,它也开始勤快地为我们人类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