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某一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都有哪些方法?

2025-04-05 15:58:2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实词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文言实词是主要的语言材料,也是我们阅读时遇到的较大障碍,而学习实词的难度比起学习虚词来又小得多。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时很有帮助的。那么,如何积累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呢?基本步骤应该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同一个常用实词,在这篇课文复习到时,可以想一想其它课文中是否见过,如果其它课文中见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中出现的这同一个词用法是否相同。若用法相同,则巩固旧知识;若用法不同,看一看不同在哪里,有什么规律可循。用这种方法,既省时间,又见效果。虚词所谓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词汇意义又比较抽象,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灵活,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要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回答2:

  首先,要注意词的活用问题,这是把握实词意义的重要环节。文言文经常将名词、形容词用为动词,如“有君不君,有友不友”,前一个君是名词,指君主,后一个君是动词,表示事俸、为君主做事;前一个友是名词,指朋友,后一个友是动词,表示结交、交往。
  第二,要注意古今异义词。文言文有很多实词古今不同义。如“河”,通常指黄河;“(长)江”,通常指长江下游。
  第三,不可望文生义,要养成翻字典的好习惯,对照字典所列的义项一一对照,根据文意,选择最准确的那一项。
  第四,注意文言文词、词组与现代汉语的差别。文言文通常是单音节词,凡是双音节的东西(两个字的),大多是词组或不相关的相邻字,很容易误判。如“地方千里”的地、方是两个词,指土地的方圆(面积),容易误判为双音节词“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