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宝宝营养不良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不能简单的凭经验和外表来判断。
首先,要通过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生长曲线的方式,判断宝宝是否发育正常。
宝宝的发育情况不能单凭身高和体重来判断,而是看生长曲线是否有规律的、稳定的增长,这需要定期为宝宝测量和记录身高、体重和头围的变化情况。半岁前可以每月测量,半岁后可以两个月测量一次,一岁后三个月测量一次即可。
可以对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生长曲线,网上搜索就能找到。
其次,看孩子的饮食是否营养丰富、搭配合理。
宝宝六个月以后要添加辅食,因为母乳和配方奶粉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要注意补铁,如果不补铁,可能会因为缺铁导致贫血。补铁可以通过食用高铁米粉,以及富含铁的肉泥、肝泥等。
宝宝一岁后逐渐以吃饭为主,喝奶为辅,饮食要保证含有四大类营养食物,包括肉类(含畜肉、鱼、禽等)、奶和奶制品、水果蔬菜和面食薯类等,饮食做到搭配合理,每天的食物种类尽量要多。
第三,看宝宝是否抵抗力低下。
营养不良的宝宝抵抗力低,容易生病,如果宝宝反复生病,就有可能有营养不良造成的。
营养不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改善,如果怀疑自己的宝宝营养不良,在改善饮食的情况如果不能改善,建议就医,就医前可记录宝宝的饮食及身高体重变化,向医生提供宝宝的日常食谱和进食情况,以及生长曲线,可便于医生更好的判断。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
营养不良的孩子主要表现分为两种:消瘦型营养不良、水肿型营养不良。
消瘦型营养不良:孩子身体瘦小,个子矮小,缺少脂肪而表现为皮包骨头,皮肤失去弹性,头发干枯易脱落,体弱乏力,萎靡不振。
水肿型营养不良:孩子眼皮和身体低垂部位(如脚踝)水肿,皮肤干燥萎缩,头发易断、易脱落;没有食欲,常拉大便,大便像水一样。
造成孩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喂养方法不当是最常见的原因。例如:宝宝在婴儿时期,妈妈母乳不足,没及时给宝宝补充其它奶制品,也没有适量、适时的给宝宝添加辅食;或者孩子长时间挑食、偏食营养不良的饮食习惯。
妈妈在怀孕时期患有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也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哪些体格检查可以用来诊断小儿的营养不良?
医生可以给孩子做血液检测,测定孩子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浆氨基酸等;也可以利用体重和身高是衡量营养状况的检查指标。
如何治疗孩子营养不良?
如果营养不良的情况十分严重,孩子可能会发生体内的水及钠、钾等电解质紊乱,医生也许会采用这几种方法治疗。
1.通过输液等方法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通过使用适当抗生素治疗胃肠道、呼吸道等发生的感染。
3.中医的捏脊(也称捏积)、推拿等方法。
营养不良的孩子该怎么吃?
家长尽量选择适合孩子消化能力和符合营养需要的食物,尽可能选择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如乳制品、蛋、鱼、肉、豆类及新鲜蔬果。
除了吃,宝宝肠胃吸收也非常重要。那么身体健康很大程度就有运动有关了。妈妈们多点带宝宝外出运动,让宝宝在阳光下踢球、游泳等,才能体格健康。
溜冰也是不错的运动哦~
还可以让孩子骑车,让全身都得到锻炼。
除了运动,还要良好的睡眠。
很多妈妈都忽略了这一点,事实上很多数据都表明,良好的睡眠和营养吸收方面是有很明显的正比关系。
买一个依Q兔的枕头给宝宝,让宝宝的颈椎得到最好的释放,睡得好,身体自然棒棒哒。
2/3 分步阅读
情绪变化。
美国儿科医生的大量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当宝宝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应考虑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
1)宝宝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给宝宝吃一点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质的食品。
2)宝宝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益处。
3)宝宝情绪多变,爱发脾气则与吃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了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
4)宝宝固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A、B、C及钙质摄取不足所致,所以应多吃一些动物肝、鱼、虾、奶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2/3
行为反常。
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宝宝行为反常,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类维生素的食物,如蕃茄、桔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为最佳食疗食物。这些食物所含丰富的酸类和维生素,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
2)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宝宝幼稚可笑,表明体内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蛋等势在必行。
3)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应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肉松、虾皮等。
4)喜欢吃纸屑、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宝宝理想的“盘中餐”。
3/3
过度肥胖。
以往常将肥胖笼统地视为营养过剩。最新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仅是部分“胖墩儿”发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宝宝则是起因于营养不良。具体说来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所致。“微量营养素”不足导致体内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谢为热量散失,只得积存于腹部与皮下,宝宝自然就会体重超标。
因此,对于肥胖儿来说,除了减少高脂肪食物(如肉类)的摄取以及多运动外,还应增加食物品种,做到粗粮、细粮、荤素之间地合理搭配。
1、长期便秘、口臭
孩子如果偏爱荤食、甜食、油炸等食物,而对蔬菜水果等不感兴趣,容易导致摄入的膳食纤维不足,肠道蠕动变慢而产生便秘,而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时,会进一步出现口臭的现象。
所以,给孩子吃的辅食品种太过于单一,容易让宝宝出现偏食挑食的习惯,久而久之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营养不均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身体发育迟缓
如果孩子营养没跟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身材矮小,体重低于平均水平。一般情况下,如果体重低于同龄参考值的15%~25%为轻度营养不良,低于25%~40%为中度营养不良,低于40%以上就是重度营养不良了。
3、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不佳
营养不良的孩子,其皮肤颜色表现为灰暗无光泽,肌肉松弛,捏起来没什么弹性。且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
同时,营养不良会降低脑细胞的分裂率,导致神经调节功能失常,引起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
当家长发现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常出现反应迟钝、脑子不够用、健忘等表现时,要警惕可能是营养不良发出的预警信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