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营审计?它包括哪些内容?

2025-04-14 12:54:5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在经营审计结束后,注册会计师一般要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提出经营管理的建议,在经营审计中,审计对象不限于会计,还包括组织机构、计算机系统、生产方法、市场营销以及注册会计师能够胜任的领域。

(1)目标定义
目标定义广义的经营审计目标通常包括评估一个特定组织、职能或一个组织的绩效的意图。但是、这个广泛的表述必须明确规定审计的范围祁报告的性质。审计师必须特别确定要加以评价的方针和程序以及它们同组织的特定目标关系如何。
(2)熟悉情况
熟悉情况在开始经营审计之前,审计师必须时被审单位的目标、组织结构和经营特点获得一个综合的了解。熟悉情况的过程,可从研究组织图、分配职能和责任说明、管理方针和指令以及经营方针和程序开始。在这一阶段,审计师可阅记已发布的有关问题的材料,尽可能了解它们所起的作用。审计师掌握了这种背景信息后,可以巡视组织设施,会见主管人员,确定他们的具体目标。用于衡量完成这些目标的标准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巡视中,审计师试图使自己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正在执行的功能作用,特别要从管理责任和控制的观点去看。审计师对组织的了解要用问题调查表、流程图和书面文字记录下来。
(3)初步调查
初步调查审计师关于业务经营和潜在问题的关键方面的切步结论概括为审计师的初步调查,这个调查可用做确定审计方案的指导。
(4)制定方案
制定经营审计方案:是为各个合约特别制定的。它包括审计师认为评价组织经营所必需的所有测试和分析。根据审计工作的性质和难度分配适当的人员去从事合约业务,其工作要列入工作表。
(5)现场工作
现场工作阶段是执行经营审计方案,审计师选择要复核的项目,确定程序是否适当,其执行是否令人满意。正如财务相关审计一样,审计师要经常从记录中选择代表性的样本加以检查,确定是否遵循正确的程序,发现所遇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在其他情况下,他们可能采取询问或直接观察,彻底搞清楚雇员们是否理解下达的指示并且正在进行他们需要做的工作。
分析是现场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部分。组织的实际绩效要与多种标准比较,如预算、生产率目标或类似单位的绩效。这种分析为审计师提出改进效果性、效率性和经济性的建议提供依据。
每个阶段的现场工作完成时,审计师要总结成果,并评价所搜集的资料。那些看起来是重要的缺陷,要与有关督导员讨论:虽然现场讨论的最初目标是确定已获得的有关事实,但经常可以在此时采取纠汇措施。
在现场工作时,审计师要将计划、收集的证据、分析、解释和审计结果记录在工作底稿上。审计工作底稿应该单独保存,用以支持审计报告。
(6)报告审计结果
报告结果在现场工作最后结束时,审计师应该总结与审计基本目标有关的审计结果。报告包括建议该单位改进的经营方针和程序以及不够恰当的现行方针和程序的情况一览表。在完成报告草稿之后,他们应该安排一个总结会,同所审业务有关的所有人员一起复核审计结果。这个会议保证审计师有一个准确的完整的说法;如果有关于某些事实的问题,应该做进一步调查,直至解决所有疑问。如果遗留对事实解释的严重分歧、通常最好是将两种解释都披露在报告上。这个会议还提供一个机会,让涉及到的管理部门考虑和对揭露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对于各项审计结果、一份完整的报告应该描述:
用来评价活动的标准; 存在的情况(即问题); 原因; 结果; 改进的建议。
(7)追踪
追踪是经营审计工作的最后阶段是追踪行为,以保证审计报告披露的任何缺点都得到满意的处理。追踪的责任可交给直线管理的组织或职能部门,但最常见的是由审计部门负责。在某些情况下,审计师认为在一定合理的时间后进行简要的重审是可取的,可保证所有重要的建议都被贯彻执行。

回答2:

业务经营审计,是指以审核、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活动及利用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效性、充分性,以进一步合理开发生产力,挖掘提高经济效益途径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

(一)对生产过程的审查
业务和经营审计的重点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审查。生产过程是价对生产过程的审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观念是否端正。

2.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发展规划是否恰当。主要内容有:

(1)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了有关产量、品种、花色、质量等方面的近期、中期和远期计划。

(2)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发展规划是否相互协调。

(3)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推广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和进行职工培训的具体计划。

(4)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各种主要经济指标有着较明确的赶超指标和具体措施等等。

3.审查被审单位的生产计划是否全面。其主要内容有:

(1)审查被审计计划是否与销售计划相衔接。

(2)审查生产计划是否与技术组织措施、原材料供应、财务成本计划相适应。

(3)审查生产计划是否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有利于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

(4)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主要设备的产量定额是否先进、合理。

(5)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劳动定额是否先进合理,闲散的劳动力是否有合理的安排。

(6)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定额、消耗定额是否先进合理。

(7)审查被审计单位各车间、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是否相平衡,生产周期、生产批量是否合理可行。

(8)审查实现生产计划的各种途径与方法是否落实等等。

4.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业绩是否真实。其主要内容有:

(1)审查其产量、总产值、净产值等指标是否如期完成。

(2)审查其生产进度是否正常。

(3)审查其产品质量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4)审查其主要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其使用效率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指标。

(5)审查其新产品试制和生产是否如期进行等等。

回答3:

答:经营审计是对组织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过程。经营审计人员作为经营审计工作的主体,除了保证会计账目正确反映实际工作以外,也要评价政策、程序、职权的运用,管理的质量、管理方法的效果、特殊问题的处理以及经营活动的其他方面。根据参与经营审计活动的对象,可以将经营审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外部审计
(2)内部审计
(3)管理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