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是分灶子时跟晚子时,早子时是属于当天的,晚子时是属于第二天的。
子时
介绍:
子时,读音【zĭ shí】,原为一日十二时辰之首,是固定的,相当于半夜十一点至一点。在内丹术中,子时,指阳气初动,起火修炼的时刻。因为子时是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的开始.所以《类经图翼》上说:“子者阳生之初。”冬至也是指这个意思,如《通讳·孝经援神契》上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阳始至称为一阳生,或一阳来复,在《易经》卦象上则用复卦来表示。因为复卦上五爻是阴“—,而初爻(最下一爻)已成为阳“一”,这个卦象常为气功古籍所采用。
古代记载:
(这几段文字记载古代如何用“漏刻”计时的方法。“漏刻”是一种计时的工具,以铜壶储水,漏水滴看刻度来测量时辰。“漏刻”的构造可以参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一段与第二段文字只是定义一个时辰等于八刻零二十分。第三段讲其它时辰定义的方法有误,第四段是讲子时的定法,由第四段的文字可知,亥时过后的一小时(有初刻,无正刻)为“夜子时”,即23:00 - 24:00这一小时。既然有夜子时的观念,便隐含一日始于“夜半”的意思,即始于 0:00。
最早记载:
据“四库总目提要”中的记载,前人认为王逵是宋朝人,但是据纪昀他们推测,王逵应该是明朝人,其思想受邵雍影响很大。总之,在明朝以前,“夜子时”这个术语就已经存在。
0-1点,是当日的干支,这在古法与现在的划分上是相同的.但在23-0点这个子时的划分上,就不尽相同了.古法以23__次日1点,皆取次日干支,也就是说,古法是以23点作为了两天的分界线.而且,在现在的许多书上,也就是这样划分的.按台湾的一书<<命律预言>>中的子时划分,我认为是颇有道理的.在这本书上,它把23-0点,作为当日的时间说,但在时辰的干支上,则用成次日的干支.这种情况,就象春节和立春不重合一样.当然,这样的算命方法比较古法更准确一点的,你也可以验证一下的.
我认为应该算第二天。古人都是使用,子时为一天的开始。只是到了民国时期,西方二十四小时制度传到我国,才确定的半夜12点后为第二天,所以才出现了早子时和夜子时的说法。 翻阅古籍,其中的八字例子都是按着子时为第二天的。也就是按着现代时间制度,23点后开始算第二天。www.zhenxiuxing.org
乙丑乙亥辛酉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