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爆发力:
①发展上肢力量练习
A、哑铃上举(快速)20次*2组
B、哑铃弯举20次*2组
C、手握哑铃摆臂30次*2组
要求:从慢到快
②发展腰背腹肌力量练习
A、负重仰卧起坐:手握哑铃置于脑后20次(30秒内完成)*2组
B、负重俯卧起:手握哑铃置于脑后20次(30秒内完成)*2组
要求:尽量抬高上体
③发展腿部力量练习
A、后蹬跑(在专门练习中进行)20米*3次
要求:体会前摆送髋和后蹬的技术动作。
B、立定跳远10次;立定三级蛙跳5次。
C、斜坡跑(上坡跑在加速跑后进行)5次。
要求:抬腿送髋、后蹬。
D、橡皮带练习:
a、俯卧垫上,脚系橡皮带做屈伸小腿动作。
要求:屈快伸慢,20次*3组
b、手扶助木,斜支撑,一脚系橡皮带做下压后摆练习。
要求:抬腿送髋,支撑腿充分蹬地。30秒*3组
E、原地蹲起(深蹲)25次*3组
要求:蹲慢起快
还有:
短跑是一项强度较大且又有趣的体育运动,它是人体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在缺氧条件下,用最短时间跑完较短距离的一项快速运动;它能有效地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能提高自己快速跑的能力;能培养自己刻苦耐劳,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还能从奔跑中享受到无限乐趣。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1、教学方面
1.1. 短跑的完整技术分成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四个部分。除起跑姿势以外,其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明显逐渐变化的动作过程,其中途中跑是最重要的部分。
1.2. 起跑。
采用蹲踞式起跑方法,起跑的“预备”姿势时,将重心稍前移, 以肩关节投影到或稍超过起跑线为佳。听到“预备”口令时,要集中注意力听“跑”或“枪声;听到“跑”或“枪声后,后、前两脚依次用力蹬地,同时手也用力推地,要注意用力方向。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蹬推地作用力越大,提供由静止状态变运动状态的反作用力就越大。保持身体重心逐渐升高,避免产生停顿,有效地发挥蹲踞式起跑所创造的运动惯性。在起跑教学中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① 让学生体会后蹬力量。方法:采用对抗性练习。② 如何集中注意力。方法: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③ 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要保持长期性的练习,可在每节课的准备或结束部分进行。④ “预备”时的重心位置。过高,过低,过前或过后都不好,这个尺度应根据学生的身高和运动水平而定,老师该在实践中观察、揣摸。
1.3.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就转上加速跑,前几步要小步,保持身体向前倾斜,让身体重心慢慢地升高,千万不要一下子抬起身体重心。在加速跑教学中要注意:① 掌握好第一步的落地点。② 掌握好步幅,逐渐加大。③ 掌握好重心高低和上体的抬起速度。④ 掌握好步长与步频,随跑速增大而增大。⑤ 注意后蹬角度和前摆高度。后蹬角度小,蹬地动作幅度大,则加速快。前摆稍低,加快动作周期的速度。
1.4.途中跑。
加速跑后就进入途中跑,这是短跑的重要的部分。要注意:
1.4.1.眼看前方,不要昂头或低头。昂头,看不见前方路易出现抢道、造成碰撞摔倒和自己失重跌倒危险;低头,没有方向感。无论昂头和低头都不利维持身体平衡,易产生分力阻碍向前运动。要看准目标,保持斗志,一鼓作气,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废,或减速跑,特别最后10米左右,最易减速。
1.4.2.正确的摆臂能为向前运动提供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若左右或其它摆臂都会产生分力,阻碍向前跑进。摆臂应以肩关节为轴,两手半握拳头,快速有力做前后摆动,前摆时手一般不超过身体中线和下颌水平位置,后摆时肘稍向外。
1.4.3.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缓冲,然后迅速用力后蹬。不要整个脚掌同时着地,没有缓冲,蹬伸也不充分,又易震伤脚和内脏器官。用前脚掌先着地,重力作用下,把鞋钉充分压进地面,后蹬时反作用力也大。
1.4.4. 跑自己的跑道,以免因抢道而发生危险事故。.4.5. 不要说话、发笑、东张西望,这样易分散注意力。
1.4.6. 心理不断暗示自己。努力,追上去!我是“行的”;后面有危险,老虎追来,快跑。
1.4.7. 在途中跑教学中要注意:
(1)观察学生肌肉的紧张程度,善于放松对抗肌和不参加工作的肌肉群,使动作协调和节省能量的消耗。
(2)注意不要后仰,保持躯干稍前倾斜,利用人体重力惯性作用。
(3)要注意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置。超前会造成摆动腿前摆不足;滞后会造成“坐着跑”,后蹬不充分。
(4)减少身体重心的上下、左右波动差。
(5)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指导学生调整步长与步频的比例关系。
1.5.终点冲刺跑。 1.5.1.终点冲刺跑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采用冲刺技术,在接近终点线的几步,身体逐渐前倾,最后一步加大前倾,用胸部或肩部加速鞭打终点线做冲刺动作; 太远或太近冲刺都不好。恰到好处时会有意外收获,那就是容易引起裁判紧张而按表动作加速,有利提高成绩。第二种方法是直接跑过去。把终点定远5-7米,保持高速跑过终点,避免减速冲刺。
1.5.2.此外:终点冲刺跑还要注意安全,那就是冲刺后要在自己的跑道上继续跑,等到同组队员都慢下来了,才横过跑道去听成绩,这样做可避免同组队员迟冲刺出现碰撞现象,特别穿上钉鞋时,更要注意。
1.5.3.在终点冲刺跑教学中要注意:① 意志的培养。② 减速现象。③ 冲线后的缓冲。
2.平时训练方面
2.1.激发兴趣方面。
2.1.1、 在每节课中,对能达到老师要求的学生,完成任务后就让他们去做自己有兴趣的活动,例如:打篮球、踢足球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1.2. 男追女法。
男女学生相隔一定距离打赌斗快。例如:先让女生跑出一段距离或者一定时间,然后让男生追,如果女生被男生追上的话,该女生就要表演节目,男生没有追上也要表演,具体情形具体调控。这也符合学生争强好胜心理。
2.2. 心理素质方面。
2.2.1. 让学生领做准备运动,锻炼他们的胆量,避免在考场上出现怯场的现象。
2.2.2. 采用各种测试方法。
举行各种测试和模拟试,使他们适应考场环境,消除心理压力,培养越考越勇、越考越想考的品质。
2.2.3. 教育学生:如果起跑慢了,就要马上平衡自己的心理,暗示自己:“加油!我是行的,努力跑下去。”
2.2.4. 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使个个充满信心,斗志昂扬。当一组做“各就位”时,全场安静,让应考者排除干扰,集中精神听裁判发令。当起跑后同学们喊“好”,鼓掌,喊“某某加油”等,鼓励运动员增强信心,勇创佳绩。
2.2.5. 努力争分。
把评分标准告诉学生,并且经常测试,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努力进取;在练习中,要找出不足之处,不断努力改进。不要轻易放弃每一分(中考差一分上线时,一分往往就值一万多元)。力争考多一分,为自己为班为校争光。
2.3. 器械辅助:① 拿哑铃或小杠铃片摆臂,提高摆臂的力量。② 肩负杠铃做半蹲、深蹲跳,发展下肢力量。
2.4. 专门性练习:
⑴ 小步跑。作用:体会脚趾的“扒地”感觉。(后蹬模式)⑵ 高抬腿。作用:提高动作频率和增大步幅。⑶ 后蹬跑。作用:提高后蹬力量。⑷ 定点跑。作用:培养理想的跑的方式。(步幅与步频的搭配关系)⑸ 拉车跑。作用:增加负荷进行超强练习。⑹ 变速跑。作用:发展速度耐力。⑺ 变向跑。作用:提高反应速度。⑻ 10米距离的起跑与加速跑结合练习。作用:提高起跑加速能力。⑼ 30米距离的加速跑。作用:提高加速能力,改善ATP——CP供能能力。⑽ 扶墙后蹬练习。作用:提高步频。它是提高步频最有效的方法,提高短跑成绩最有效的练习方法之一。⑾ 斜坡跑。跑20-30米,提高快速跑的能力。距离太长,消耗体能大,不利于提高50米跑的成绩。⑿ 摆臂练习。徒手与负重相结合。⒀ 反应练习。⒁ 冲线练习。⒂ 行进间加速跑。⒃ 单足跳。⒄ 跨步走等等。
3.比赛前的准备工作
3.1 排除一切干扰。
3.1.1. 服装。最好穿红色紧身的运动短衫短裤。因为红色能使人精神振作,象征胜利;紧身可减少空气阻力和防脱裤,运动短衫短裤是适合运动用的衫裤。减少跑步时衣服与人体产生的牵拉阻力。
3.1.2. 鞋。最好穿合适的钉鞋或赤脚,不要穿重的和鞋底滑的鞋,还要系紧鞋带,减少缓冲,增大反作用力的效果。
3.1.3 装饰物。减轻身上的负担,如除掉耳环、项链等装饰物。
3.1.4. 头发。男的尽量剪短发,女的长发要捆成一团,扎实,减少“阻坠”,特别额前头发不要阻挡视线,使人精神些。
3.2. 选择跑道、起跑器及同跑队员。选择平整、干净和冲刺时没有障碍物的跑道,根据自己的身高和运动水平安装起跑器。考试时选择成绩比自己好一点的同学同组跑,面对挑战,激发争先的斗志,有利于提高成绩。
3.3. 充分做好准备运动。
凡练习前,都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要达到兴奋,保持最佳状态,激发斗志,才可能获得超水平的成绩。一般提前5-10分钟做好准备运动。(1)时间过早,不但兴奋性消退,而且会消耗大量体能,会造成跑时冷漠和途中跑后劲不足(2)时间过迟,还未兴奋,难以发挥水平。(3)如果热身后还未轮到跑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减少能量消耗,断续地做一些小运动,保持兴奋。(4)做好准备运动的判断标准:每分钟心率达120次左右;或微出汗;满身热乎乎时精神才抖擞。(5)充分做好准备运动还可预防运动创伤产生。
3.4. 考试前饮食卫生方面。
不要吃不卫生的东西,以免患病,影响考试;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吃面类和粉类的食物,因为它会使人精神不振;可以口含参片或喝提神饮料;中途觉得饿时,要及时补充,喝些营养饮料。
本文原载于美国《肌肉与健美》(Muscle. Fitness)杂志1994年3月号。《肌肉与健美》杂志由世界健美联合会主办,是国际上最权威的健美专业杂志,创始人是现代“健美之父”乔·韦德(Joe Weider)。
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李小龙研究家、李小龙夫人琳达女士授权的李小龙笔记与遗稿整理人、“振藩截拳道核心”主要成员、《肌肉与健美》高级记者约翰·立托(John Little)。
本文以详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生动细腻的笔触,全面总结、分析了一代传奇功夫大师李小龙塑造钢铁般超人体魄的幕后秘奥与训练历程。文章甫经面世,便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热烈欢迎,不少国家的武术与健美专刊还先后翻译、转载过本文。
值此李小龙宗师折世二十九周年纪念之际,译者特意根据美国原版《肌肉与健美》杂志将这篇重要的参考文献全文译出,以飨广大读者。
在收集已故传奇巨星李小龙(英文名Bruce Lee——布鲁斯·李)健身练习资料的过程中,《肌肉与健美》高级记者约翰·立托还专程拜访了李小龙的独子李国豪,并对他进行了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采访。在那次谈话后不久,1993年3月31日,李国豪就在美国北卡罗莱州拍摄影片《乌鸦》的过程中意外地死于一场据说是有预谋的“事故”(道具手枪里射出了一颗致命的真子弹)。
在那次与李国豪的交谈中,约翰·立托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并欣慰地看到年轻的李国豪正在子继父业、向着武功的“最高境界”努力进取。事实上,从李国豪身上已经开始“折射”出当年他父亲称雄武坛、享誉世界的超人魄力与卓越武功。
凭借一身肌肉棱角分明的“钢筋铁骨”与玩往而不胜的犀利拳脚,李小龙开创了“真功夫”的时代。全世界都为之啧啧称奇,他如何练就如此高超的武艺和强悍的体魄?在他离开我们后的20多年,人们一直在研究、探索这一问题。直至今日,问题的答案才逐渐地为人们所认识。
从笔者(约翰·立托)所掌握的有关李小龙全部的练功材料中,我们以看到——力量练习占有很大的比例。和一般人对力量练习的理解不同的是,李小龙的力量训练突出在功能训练方面——包括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和相关组织的功能训练。
与职业健美运动员的练习不同的是,李小龙并不追求大块肌肉,而是注重身体每一块肌肉,特别是关节的“韧性”力量训练。任何目睹李小龙鼎盛时期的人都会被他那拳脚威力惊人的功夫所折服。
他是如何练就这副“钢筋铁骨”般的身体和那身神奇的功夫的呢?如何练就那双棱角如钢板的粗壮前臂和“搓衣板”般清晰的腰腹肌的呢?
这里我们第一次向世人公开他的健身训练日记,供大家学习,最重要的是能够付诸于实践,正如李小龙曾经说过的那样:“光有理论还不行,必须用于实践;光有决心还不行,必须付诸于行动。”(“Knowing is not enough,we must apply; Willing is not enough,we must do.”)
名震世界的巨龙
全世界所有的健身与武术爱好者几乎无人不在“李小龙”这个响亮的名字。他在艰难的环境和恶劣的条件下,凭着一腔热血和执着的精神把中国功夫升华到一个近乎完美的程度。他曾发誓只要他出场,就不会有别的胜利者。
然而令人万分震惊的是,李小龙于1973年7月20日在香港死于脑肿疡,年仅32岁。然而在他逝后20多年,这位传奇人物的一切依然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的奇异才能早就引起了新闻界的注意,最近一部好莱坞动作传记片和一部名叫《艺术和欣赏》的有线电视片分别把这位昔日明星的“真才实招”再一次展现在美国观众面前,再一次在美国引起“布鲁斯·李热”。数以百万计的刊物纷纷抢载那些令人回味和鲜为人知的李小龙往事。李小龙最后一部影片《龙争虎斗》,时至今日在世界各地上映仍场场爆满。这部在1973年拍摄完成、只花费60万美元投资的影片,到现在已产生了超过3亿美元的利润!
有关李小龙的传说数不胜数,这当中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则是由于敬畏而“派生”的——如他可在1/25秒内击中1米以外的目标,以及李的老对手和好友查克·罗礼士曾目睹过李使用筷子绝技将几粒米饭抛向空中,然后用筷子一一夹住等夸张的说法。更有荒谬的传说,说到李曾把一个人的心脏用手一把挖出并在那人倒下之前给他看。
但凡是看过李小龙主演的影片和亲眼目睹过李小龙功夫的人,都会有一激动和回味,都会被他那“野性”的才能折服,为他独特的魅力倾倒。李小龙可能是20世纪最杰出的功夫家。他那难以置信的超强爆力,感染着全世界亿万倾慕者,并继续感染着新的崇拜者、业余武术爱好者,甚至连职业拳击手、NBA明星球员和健美明星们都公开承认他们对李小龙的崇拜和对其超人素质的敬仰。
铁铸般强健的体魄
李小龙那身结实的肌肉、令人生畏的线条轮廓和难以置信的爆发力,都代表着一种独有的神威和气势,他的肌肉质量是举世无双的。在他的功夫训练中经常会渗进一些特殊的力量练习,如哑铃的前臂组合练习和持哑铃跳越障碍以及踩桩等,以增强平衡和协调感。
尽管李小龙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健美比赛,但是,很多世界著名健美运动员都仰慕这种独特的力量练习和据此所练就的素质与肌肉,其中包括绰号“大块头”的娄·弗里格诺、肖恩·雷、麦·马特拉佐、凯文·利弗斯·弗莱克斯·韦斯、莎伦·布鲁诺以及现在的奥林匹亚先生和小姐多里安·耶茨和琳达·莫莉等等。他们都发表过个人观点和文章,称李小龙对他们的健美生涯有很强烈的影响。
李小龙的力量训练是以帮助其每一部分肌体都能“出功夫”为目标进行的。也就是说他练就的肌肉不光“漂亮”,还必须具备足够的“杀伤力”。他认为人体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和耐力素质,然后才是最大的绝对力量。如果没有先前这些素质做基础,而是片面去追求“肌肉块”,在和人较量时就会“犹如斗上场被斗年士耍弄的一头野牛,或者像一台破拖拉机追赶一只野兔。”(摘自李小龙遗著《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奥哈拉出版集团)。
买一块秒表就好了~何必看这么多方法
练爆发力,只要不断尝试超过前一秒的自己就OK,不论起跑、弹跳、打拳踢腿……只要你能证明自己的爆发速度在不断提高,那么练下去就行
补充一点,无论是出拳还是什么的,都要先放松,要在放松的状态下出动作, 这样才有暴发力
楼主,打击力量和蛮力是不同的,不要和什么健美的人比,
教你个简单的,先放松,然后接触时全身绷紧圆睁双眼,突然握紧拳头,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