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学校的午餐时间,我经常会看到老师要求某些同学将没有吃完的午餐统统吃掉的情景。 有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女孩子,也时常委屈地一边哭一边吃剩下的饭菜,她当时的样子,我至今还能回想起来。 一开始她还能勉强吃进去一点,渐渐地就一口也吃不下去了,之后便垂着头静静地待在那里,一直到午休时间结束。 每一次,我都抱着,要把这么难吃的东西一股脑咽进肚子里的想法,所以我经常是一口将其吃进嘴里,然后迅速地用牛奶冲咽下去。如今,这两种食物我都能接受了。 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会扔到地上一脚踢开。也有的孩子会用抹布包裹住自己不爱吃的东西丢到垃圾袋中,或者回家的路上随便找个地方扔掉,因为如果带回家,会被家长训斥。 曾经我收到过一封读者的来信,信中讲到他的一个朋友“上小学时很讨厌吃香蕉,于是老师决定惩罚他,让他站到全班同学的面前,然后把香蕉硬塞进他的嘴里让他吃掉。”据说后来他的那个朋友“上了中学之后,一口香蕉都不再碰”。 进餐教育的意义 许多年前,类似这样的暴力式教育方法随处都能见到。不少人会打着教育的旗号,平静之中做出一些令人惊讶的异常举动。 然而,进餐这件事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不能一根筋解决的。学校安排的进餐时间不应该只是孩子们填饱肚子的时间。 进餐时间,不仅孩子们要好好吃饭,教师也要尽到进餐指导的责任。 自从学校进餐制度建立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始终要求学校将学生的午餐时间视为进餐指导时间。 在这种指导理念之下,教师的职责就演变为让孩子不挑食不剩饭的具体形式,甚至出现了前文中提到的那种非正常的做法。如今,以往那样的暴力行为已经渐渐消失,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依然存在问题。 在“让孩子不挑食不剩饭”的指导思想中,包含有两大要素,既包含有“让孩子不挑食”质的一面,也有“让孩子不剩饭”量的一面,这两方面原本就是不同的内容,将两者混同在一起,本身就存在着很大问题。 “让孩子不剩饭”这种指导思想是错误的 我认为“让孩子不挑食”是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
孩子挑食该怎么办?#星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