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专业术语

2025-04-03 08:53:0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武侠术语
任督二脉------任督二脉 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任督二脉在中医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打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案例:金庸《神雕侠侣》杨过打通任督二脉。
人皮面具------人皮面具 传说中的一种易容工具,将之套在头上可以变换面目,乔装他人。武林中许多高手皆擅此道,在江湖上行走时广泛使用。在古龙《武林外史》中,王怜花便是制作人皮面具的高手。唯此面具制作工艺均未详述,因难知究竟。 还有在梁羽生《云海玉弓缘》金世遗 、姬晓风都戴过人皮面具。
走火入魔:邪派武功一般进展较为正宗内功心法进境要快很多,武功表现为招式猛烈怪异毒辣,但邪派武功练到一定程度必可避免造成走火入魔,比如梁羽生《云海玉弓缘》中金世遗的老师毒龙尊者是邪派武功高强的高人最后不免走火入魔。另外,所有修习内功的武林中人,如果在修习内功的时候妄自加快休息进度或者修习不得法,也会造成走火入魔。比如金庸《射雕英雄传》中的梅超风。
守宫砂 守宫,虫名,蜥蜴的一种,又名壁虎。因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捕食虫蛾,故得名,据晋朝张华撰《博物志》载:“蜥蜴------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属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本不灭,有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这便是守宫砂的由来。峨眉派女弟子拜师之时,均由师父在臂上点下守宫砂,逢到祖师郭襄诞辰时,均要检视,凡婚嫁或失身者,守宫砂消失,便不能传授本门最高深的功夫。(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琵琶骨”
具体位置在肩部的左右,多数人以为捏碎它以后,会被废去全身的武功。其实它是联想家用电脑即将推出的一款鼠标的名字,因为它的外形很象琵琶,因此叫做“琵琶骨”。例如梁羽生《白发魔女》玉罗刹一剑挑断金独异的琵琶骨。
内力:武侠小说中长期修习内功心法而产生的一种气感,熟练掌握后可以强身健体,也可增强自身武功的攻击力,同真气的概念差不多。例如金庸的《天龙八部》段誉吸取别人的内力。
面壁    佛教用语。面对墙壁默望静修。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面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后一些武术门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门戒条,掌门人便罚其在山洞、悬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过一段时间。华山派弟子令狐冲曾被掌门人岳不群罚在思过崖面壁一年。(见金庸《笑傲江湖》
门规 又称戒条,是某门派自掌门人而起都须凛遵的行为规则,大致为不得欺师灭祖、奸淫好色、色结妖邪一类内容。有些门派清规戒律甚为繁复,如华山派有七戒,恒山派有五大戒律。(见金庸《笑傲江湖》)
天魔解体大法------邪派武林人物在于对手拼个同归于尽的时候使用的武功,一般是咬破自己的舌尖,喷出一股鲜血,然后精神迅速恢复,功力立刻提升一大截,但是最后不论是否击败对手,自己也会 丧命。见梁羽生《云海玉弓缘》厉胜男战唐晓澜。

回答2:

路过。想起一个金庸小说常用的,“切口”-----指的是在黑道或江湖帮派里内部人才知道的暗语。比如《鹿鼎记》里沐王府“上点苍山”,就是指“撤退”的暗语。在《笑傲江湖》和《书剑恩仇录》里都有出现。梁羽生的名作《白发魔女传》里第一回也出现过。 还有一个,“红货”,在古龙小说里出现的比较多,一般说到大盗“事迹”都会出现,指的是珠宝玉石一类的财物。比如《楚留香传奇-大沙漠》里,琵琶公主一族的至宝刚出现时,古龙对镖箱外记号的解释就是“红货”。

回答3:

我来说一个,比如说‘梁子’在所有小说里都是很常见的,意思是有过节或仇怨。‘劳什子’北方方言。意思是指那些很头疼,很伤脑筋,很令人心烦的一些事或人。
还有:掌心暗暗发黑,脉息不稳,肚脐向左三寸处隐隐作痛 。走火入魔
鬼迷心窍 ……还有很多啊我一时想不起来,呵呵等我想起我在补充给你啊!

回答4:

《破魔》《珞珈谪仙记》《大道独尊》《蜀山风云录》等等都是有看书社里面比较不错的仙侠小说
《尘缘》《傲视传奇》《武侠世界的慕容复》也是这个公众号里面我看过的武侠小说
求采纳

回答5:

你可去看看动漫武侠,这样可以陶冶不一样的意境,同时你也可以去体验其中的情节,感受其中的真谛。